【前言】其實吧本人雖然歌唱得不好,但從小就喜歡唱歌,記得讀書的時候我經常會拿著手機跟著千千靜聽哼哼,室友一開始很反感,但他們的厭惡阻止不了我的自娛自樂啊,久而久之他們也就被迫習慣嘞^_^; 然后現在已經工作了,再忙的時間也會偶爾抽空哼上一曲兒,可以說歌唱已經成了我釋放壓力最好的方式,現在看到網絡上那么多玩兒直播的網紅,有時候真是心癢難耐要不要走上主播的道路,最終理智告訴我還是別了,本人的歌喉一定吸引不了粉絲挑剔的耳朵,可是這依舊不能阻止我自娛自樂的唱歌呀!于是我入了一臺創新K3+,感覺這個產品挺好玩兒的,所以來與大家做個分享。
Emmmm,還有個話筒也提一提吧,這個話筒并不是我買的,誰會花4700買個話筒自娛自樂呀這不瘋了么.......,這個話筒的型號是拜亞動力TG V90r,是我一個在金華婺劇院做舞臺工作的朋友借我玩兒的,說是什么定位于巡回歌手演唱場合的話筒,說白了就是大明星用的,呃,咱活了這么久還從沒玩兒過辣么貴的話筒,所以就借來玩玩了。850塊的聲卡懟上4700塊的話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今兒個我來秀一秀…(⊙_⊙;)…
【開箱和細節展示】先說說創新K3+吧,這個聲卡近期挺火的,咱選它也算是湊了一下熱鬧,大紅的包裝看起來很喜慶,這是專門為中國設計的新春版本,我感覺創新真是做得越來越本土化了,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品牌能這么重視中國市場,來個雙擊666!
盒子里的東西其實很少,配件只有一條USB線纜,居然連一條音頻線都不給么......。
敢把一款專業K歌聲卡設計成介個樣子的估計除了創新也沒sei敢了!顏色顯得喜慶,濃濃的中國風,左下角的小狗歡歡很惹眼,我覺得這個設計很大膽,也非常討人喜歡。
聲卡前方的兩個XLR/TRS組合輸入口,可接駁麥克風、吉他輸入口,可以直接連接吉他、電吉他、貝斯等樂器用于同步錄音和混音,以及兩個6.5mm耳機輸出口,配件里居然沒有提供音頻轉接頭,還好我自己有多余的,可以拿出來用一用。
聲卡后方的接口為GND、LINE OUT(RCA),3.5mm 移動手機輸入接口,LINE IN(RCA),以及Micro USB口(供電和數據雙通),該USB接口可以提供24位/96kHz的高品質音樂。
這款聲卡的功能很多,預設了包括房間、大廳、金屬、體育場、演唱會、合唱、混響+延遲、回聲、教堂等9種混響效果,另外還增設了6種暖場音效,分別是出場、歡呼、嬰兒、笑聲、冷場和子彈音效,這么多的聲音效果不僅可以用在K歌上,而且還能在直播里活躍現場氣氛。等會兒我請一位妹紙來做個聲音效果演示O(∩_∩)O
創新K3+上的按鈕雖然很多,但實際上都是以區塊形式做了分類的,比如效果區、監聽/混音區、輸入設置區和輸出設置區。只要熟悉了各功能點的位置,操作起來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忍不住來個歡歡的特寫,好可愛的小狗狗!
底盤的設計就相對簡約多了,除了兩條又黑又粗的腳墊就沒有其它什么東東了,設計比較簡單。
接下來看看這個白金級的話筒吧,灰白色的包裝盒,這是拜亞動力一貫的風格。
打開包裝,有個筒!
筒子里面用泡棉把話筒固定在了筒子中間,這類話筒的內部構件精密,特別是內部的鋁箔很脆弱,容不得隨便震動!
居然連條線也不提供么?!還好朋友那里有,后來我去借了一條來。
我們常見的話筒都是帶有電源開關的,拜亞動力TG V90r居然沒有!不知道高端話筒是不是都這個設定呢?
整個話筒都是全金屬打造的,外形的線條感很不錯,拿在手里很舒服。
拜亞動力TG V90r是一款鋁帶話筒,這種構造的話筒我是頭一回接觸,于是查了一下百度,順便給大家做個科普(摘錄自百度百科):
鋁帶式話筒其實就是初中物理電磁感應現象的一個翻版,它的拾音部分是一根10cm左右長,3mm左右寬,2-5um厚的一根經過退火處理的鋁帶,這條鋁帶放置于強磁場中。當聲音使得鋁帶震動時,鋁帶切割磁感線產生微弱電流,在經過預處理放大電路的放大(一般是變壓器)就轉化為聲音。鋁帶式話筒的身世是個傳奇,但它的工作原理很簡單:一段鋁箔作為導體,在均勻磁場里與聲波共振,產生振動位移,運動過程中切割磁力線,鋁箔兩端就感應出與聲波同頻率的電信號,這幾乎是中學課本里右手定則實驗直接的復刻,只不過用鋁箔代替了那根懸掛的銅棒,而鋁箔通常是窄窄的一條,呈帶狀,所以被稱為“鋁帶式話筒”。由于制作工藝復雜,因此價格也不菲。
高端麥克風,細節設計也都比較到位,話筒底部的XLR接口邊緣都做了圓潤化處理。
說起拜亞動力,可能很多小伙伴會想到它的耳機,其實拜亞的話筒很早就問世了,百度百科上就羅列了拜亞動力話筒的歷史淵源,這里摘抄一段給大家做個了結:
1962年,第一套無線話筒“transistophone”投入生產 。1963年,全新改良的指向性話筒M88被英國伊莉沙白女皇首次官方訪問澳大利亞所獨家選用。1966年,披頭士(甲殼蟲)樂隊首次在德國進行巡回演講,專用的E1000話筒并保障了演出獲得了極大成功。1969年,開發了專為舞臺應用的M500帶式話筒。
據說這款TG V90r據說就是對M500的致敬之作,好吧,我承認有點手抖了......。
創新K3+與拜亞動力TG V90r能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我好期待!
【K歌套裝搭配展示】我的K歌套裝搭配如下:1、創新K3+聲卡2、拜亞動力TG V90r3、拜亞動力DT240PRO監聽耳機4、魅藍NOTE6手機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設備接駁的注意點:
1、鋁帶式話筒在早期的產品里是絕對禁止使用幻想電源的,而這款TG V90r的預放大電路做了優化,所以即便開啟創新K3+的幻象電源也不會對話筒造成任何損壞。
2、手機接入創新K3+后,一定要測試一下聲卡的聲音輸出量,可以通過聲卡上的音量鍵做調整,需要注意的是音量旋鈕與監聽接口是一一對應的,插入了哪個耳機接口,就對接口對應的旋鈕做調整即可。
3、調整合適的混響,達到良好的人聲濕度。
4、通過耳機監聽話筒的輸入音量是否合適,不合適的話只要在創新K3+上調整即可。
做好以上4點工作,那么以后就不需要再去做調整了,下次只需開機即用!
850塊的聲卡懟上4700塊的話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來秀一秀!
本人試唱:《成都》
本人試唱:《離人》
http://changba.com/s/G7GweIbb-MKHhY75agJB_Q?&code=Kxhsv6044ik&from=pcrecommend
妹子試唱:《空空如也》
妹子試唱:《平凡之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wNzEyNjEyOA==.html
總結:Emmmm,怎么說呢,這套設備錄制出來的歌曲確實蠻給力的,失真控制良好,人聲比較清澈和通透,而且聲音輸出也顯得比較穩定,不會出現常見K歌設備中那種人聲飄忽不定的情況。之前我把錄音小樣拿給我那位做舞臺工作的朋友聽了聽,他說其實這話筒還沒發揮出它百分之五十的能力.....一般的家用設備是喂不飽它的......只有昂貴的調音臺和功放器才能讓它服服帖貼,改天邀請我去聽聽用這話筒的舞臺現場。
再來說說創新K3+,雖然它跟專業的舞臺設備有差距,但是我覺得它的能力還是不容小覷的,功能豐富,而且監聽口子的底噪控制得不錯,手機端和XLR端的輸入效果也能讓我感到滿意,整體顯得較為穩定,不會出現常見K歌聲卡上的那種不穩定和刺耳的電流聲。顯然850塊的聲卡懟上4700塊的話筒是一套很不協調的搭配,這話筒太過專業,所以對于絕大多數用戶來說是用不上的。我覺得吧家用的話用個千把塊錢的話筒就已經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了,我朋友說讓我試試千元價位的拜亞動力TG V50DS,等我入手后再來與大家做個和創新K3+的分享吧。最后總結一下聲卡的優缺點,話筒由于專業性太強,我就不胡說八道了。
創新K3+優勢:
1、外觀設計出眾,長得喜慶;
2、供電簡單,隨便一個USB口就能讓它正常工作了;
3、音效較多,適合K歌和直播;
4、輸入接口的素質表現不俗,性能穩定,不會出現刺耳的電流聲;
5、電腦和手機平臺全兼容
創新K3+不足:
沒有提供6.5mm轉接頭和3.5mm音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