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之前看到大神的Streacom BC1 全鋁鎂合金測試平臺,對于我這種喜歡開放式平臺的,非常口水。1200的開放式平臺,雖然賣的是設計理念,但是溢價略高,不想當回不理性的消費者。
▲然而我大天朝馬云家可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很多祖國版的快樂膠(手辦)、PCB定制、以及個性機箱層出不窮(之前買過亞克力的,沒用兩次就斷了)。這次有祖國版的,雖說有些地方縮減了,但是整體8mm的鋁合金厚度還是不錯的,畢竟售價小400,跟原版1200,相比,一分錢,一分貨。水冷固定套件逼格........真......萬幸他能雙冷排。
▲默認銀色版,我選紅色陽極氧化,需要10天,6月1日先付款拍下,6月11號從廠里發出來。實話是這個產品的兩側邊緣有輕微沒氧化上色的瑕疵,主要的正反兩面整體上色度較好。摸上去沒有毛刺,不割手。
賣家說,陽極氧化時的掛點,把它夾在特制的鈦合金夾子上,再放入硫酸池中做氧化.除了cnc加工中心那一段工序,其余都是手工做的,攻絲倒角打磨修邊。
就是塑料銅柱自帶鎖扣,樓主在裝水冷拆主板時,感覺略麻煩。
裝機效果展示
▲可以通過APP進行多種方式的RGB,就是必須要用TT自家的RGB控制軟件,才能控制Riing RGB PLUS。
裝個開放式平臺吧
先把主板掏出來
▲B360主板是不錯的,可以搭配兩款神U,8400 & 8700。唯一的缺點就是只支持DDR4 2667。微星這款B360 GAMING PRO CARBON,在618瘋狂降價的時候,能做到859,用上優惠券后,能更加實惠。
▲B360 GAMING PRO CARBON是款ATX大板,擴展性較好,用料也比其他型號好,同時,也贈送個T400R風扇——就是感覺該散熱器略小,如果送的玄冰400就好了。包裝盒背面有產品的一大堆特點。可支持5V 12V雙RGB 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亮點。
▲配件十分豐富,基本上夠用。
▲主板以黑色為主體,MOS供電跟北橋PCH的散熱片碩大、上面有類碳纖維的貼紋裝飾。板子上有白線點綴。
▲從CPU供電區域看,供電相數、做工、用料在B360里算是頂尖的。3*2相CPU供電,2相集成顯卡供電,一相PCI-E控制器供電。
▲兩組 共4條 DDR4雙通道內存插槽,旁邊的EZ Debug LED能夠快速、粗略的預判故障。最左側還有個插槽,是機箱前置USB 3.1 Type C接口。
▲1*USB 3.0機箱前置主板插針,6*SATA 3.0接口,像我要插M.2 設備,還需要翻看說明書,防止設備丟失的尷尬。
▲B360 GAMING PRO CARBON提供有12V 與 5V 雙路 RGB LED控制,四針的JRGB1是傳統的12V,可以接RGB風扇,右側的JRAINBOW1,是接5V的設備,比如部分RGB水冷頭,TT的 Riing RGB Plus這一類的。兩者的延長線、分接線可以通用,但是12V與5V的設備是不能通用混接的。
▲一條主 PCI-E X16顯卡全速插槽有用鋼鐵裝甲包裹,增加機械強度。3條PCI-E X1的擴展卡接口,一條全尺寸的副顯卡插槽。2條M.2 接口。
▲板載聲卡區域,濾波電容數目可觀,玻纖RGB燈帶在這附近是標準配置了。
▲第一條M.2這個位置可以上比較大規模的散熱片了。
▲后面的I/O接口,USB 接口全家桶都有了,板載集顯輸出有HDMI跟DP兩種接口,板載千兆網卡,板載聲卡提供7.1聲道輸出。
▲把CPU intel i7 8700裝上去,8700性能跟8700K默頻相差不大,真是相當不錯,我這散片當時買1749。
拿出內存
▲芝奇的Trident Z就是幻光戟的前身,沒他就沒幻光戟。這款內存條顏值算是非常不錯的。
▲我這個是DDR4 3000的....哎,停產了。
▲能裝的先裝上去。
準備上M.2 SSD
▲M.2 NVMe SSD采用浦科特的 M9PEG 512G,我這是眾測中的,聽說618期間曾經打到999,M9PEG 的性能不錯,主控是美滿電子的,采用64層 3D-NAND,擁有五年質保。彩盒包裝會給人感覺更鮮艷。
▲背面有標稱速度,還有多種語言版本的介紹。
▲內部就是M9PEG 512G + 定位螺絲一枚
▲M9PEG 512G盤體,自帶有散熱片,散熱片上有品牌LOGO。散熱片上有凹槽。
▲背面只有銘牌,意味著所有的電子元器件與主控、內存、NAND顆粒全部在正面。
個人覺得可以買無散熱片的,自己再加裝更牛逼的散熱片。
先把顯卡準備下
▲突然發現msi 的 GTX 1070 DUKE跟1070ti價格一樣.....各位要買還是1070ti吧。Duke可以說是非常有特色的一個系列,三風扇散熱器,散熱規模大。
▲背面就是該顯卡的特點了。三風扇,背板、LOGO燈變色,內部支撐板等。
▲沒錯,之前買的......有些零配件被我弄不知道哪里了。三風扇+更大規模的散熱塔體,可以快速帶走熱量,理論上可以比雙風扇靜音。但是,顯卡的橫向尺寸就非常大,很考驗機箱的兼容性——開放式平臺倒是沒這個顧慮。
▲現在顯卡越肩高的散熱塔體是常態了。頂部還有SLi金手指
▲頂部有LOGO燈,可以變色,6+8pin的外接顯卡供電,可以盡量少從PCI-E 插槽取電。
▲背板能夠增加PCB的機械強度,同時也能對背部原件提供散熱。
▲平常用得多的就是雙DP輸出...被我弄丟了2個防塵塞。提供3*DP,1*HDMI,1*DVI,理論上可以提供5路同時輸出。
其實顯卡可以最后裝,想想還是先裝水冷散熱器吧。
水冷散熱器
▲九州風神的堡壘240,我之前用過,這次是打算用來裝點下,其實我早就應該了解......開放式平臺特別適合風冷.....
▲堡壘240的原裝風扇是沒燈的,效能倒是非常不錯
▲堡壘240的冷頭是它最大賣點,可以RGB變幻,聽說天貓旗艦店還可以定制圖案。安全性比起船長好太多了。所以我打算用RGB風扇,來組一套RGB套裝
RGB 風扇
▲說起RGB風扇,當初印象非常深的就是 TT,之前的Riing系列給人非常驚艷。對了現在市面上很多東西都是RGB了,無光愛好者可能要蛋疼下。
▲其實TT 的Riing RGB系列的風扇類型在購買時要注意,比如H12是手控,沒有PLUS的是256色并且用控制器手控,像我這款 Riing Plus 12是軟件控制版本的,通過控制器連接主板上的USB2.0插針,用TT的APP來控制。
▲背面就是APP的說明書.......其實很簡單,試一試就知道了。
▲配件非常多,TT的 Riing Plus RGB風扇是需要控制器的,就算軟控版本,還是需要用USB2.0的信號線來輸入,同時需要IDE的大4D接口。所以,還是需要背線空間豐富的機箱,藏起這些東西,開放式平臺基本上就是堆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眼不見為凈。開放式平臺要認真理線的話,沒有背線、藏線空間的話,要花費更多心思去理線。當然,如果我用風冷的話,會顯得更緊湊點,如果各位想試試開放式平臺,還是推薦風冷。
裝裝裝機.....
▲開放式平臺裝機很快,基本上噼噼啪啪就裝完了。
▲開放式平臺容易吃灰,不用的時候,還是需要用個大型的布蓋下。但是開放式平臺有巨大的好處——輕,比起傳統機箱輕很多,特別是鋼化玻璃多的機箱,而且搬動方便,對腰部的傷害較低。平常更容易快速處理一些問題。
▲如果有無線網卡,能夠更方便些。實物比照片美.....我的拍照技術果然渣
▲主板也是自帶RGB效果的,無線網卡的話看個人喜好了。我的DP線買了3米,電源線也是加長的。
▲部分RGB效果,目前TT的 RGB還是通過TT的APP才能完美控制
這套配置的性能幾何?
▲配置是這樣的
▲CPU-Z & GPU-Z可以識別硬件,可惜的是DDR4 3000,因為B360的關系,只能限制在2667。大家如果用B360,需要買帶有2667 XMP的內存,這樣能發揮出100%的性能。
成績速查表格
▲所有成績如圖所示,部分有重疊區域是為了避開水印。
具體測試項目展示
▲CPU-Z也是自帶有測試的,8700被稱為神U的原因是,跟8700K默頻差不多成績,散片1800左右。
▲CineBench R15的測試成績更跟8700K的默頻差距不大
▲浦科特的M9PE 被CrystakDiskInfo正確識別出來了,這時候我們要注意看傳輸模式是不是跟設計目標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關機調整SATA插口,直到成為PCI-E X4傳輸模式
▲感覺嘛......B360的磁盤性能跟Z370還是有點差距的.....果然,intel略精明
▲CDM的測試結果雖然達到標稱速度,但是4K項目比起Z370有輕微的差距,日常使用是感受不出來的。
3Dmark 5連擊
▲3Dmark的5連擊,這基本上是8700+2667+GTX1070 Duke的標準成績了,如果是1070ti Duke的話,我相信會更出色點。如果3Dmark的成績太抽象畫的話,我來用游戲測試下
游戲測試
絕地求生大逃殺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神馬用錯圖了?哈哈哈哈哈,祝看到這里的朋友們吃雞快樂。
▲用2.5K分辨率與1080P的全超高特效分別播放一次錄像,記錄游戲的FPS。
▲用錄像,可以比較準確量化的反應實際運行效果
▲圖片再來一次吧。可以看到 8700+2667+GTX1070基本上能夠保證2.5K分辨率下的全超高特效在平均68FPS左右流暢運行游戲。
FarCry 5
▲孤島驚魂5是最新游戲,選取他來代表最新游戲吧。
▲用極致特效分別運行1080P,2.5K,4K三種分辨率,分別看看實際運行效果。
▲1080p與2.5K分辨率的表現證明了8700+GTX1070能夠流暢的運行FarCry5,8G的顯存容量也很有富余。
古墓麗影10
▲等勞拉姐姐11出來后,再用古墓麗影11試試,先來用古墓麗影10的自帶benchmark來試試
▲開啟DX12與全部最高特效 ,SMAA抗鋸齒。 分別用1080p、2.5K、4K三擋分辨率試試結果
▲三擋成績如圖所示,果然,目前為止,4K分辨率是顯卡的群體噩夢。1080p與2.5K分辨率表現優秀。
文明6 迭起興衰
▲讀取埃及存檔,試試這套平臺的性能
▲開啟4K分辨率,但是不開抗鋸齒,把其他所有特效開到最大
▲然后運行,收集整個過程的FPS并記錄,整個過程60FPS以上,相當不錯~~~~流暢的運行啊。
▲文明6自帶兩個benchemark,也試試,并做記錄。
總結
開放式平臺好裝,好搬動,但是不易防塵。而且理線有點蛋疼,不太適合一體水冷,如果是整體水冷的話,效果應該不錯。開放式平臺挺適合風冷的。
▲為了理線,我買了一大套理線裝備,準備好好理線下。
▲這套平臺的性能如圖所示,可以流暢的在2.5K分辨率下玩游戲,好了,不多說了,我再去試試其他游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