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iPhone支持無線充電以來,帶動了第三方配件的新市場,雖說是安卓系比較早支持無線充,但是真正帶動起來的還是要數iOS系。無線充電器我用過3個品牌:anker、RAVPower、ROCK,家里用的手機基本上都是支持無線充的,網上很多人說ZMI紫米的無線充性價比還是不錯的,所以就買多一款ZMI紫米的無線充,同樣是支持10W充電。
ZMI紫米無線充的包裝依舊是采用紫米家族的雙盒包裝,型號是:WTX10。無線充雖然在現在來說比較普及了,但是充電器使用的標準不一樣,所以使用充電器不搭配的話,就是無法充電的,特別是iPhone自帶的5V/1A充電器根本是用不到無線充上,幸好ZMI紫米無線充也配了一個充電器,所以就不用另備了。
這款無線充有黑色黑白色,黑色顏值沒白色好看,所以就選了白色,也主要是它玻璃面板,黑色太容易黏指紋了。之前用的anker無線充包裝比較大,當拿到ZMI紫米無線充的時候以為是漏發充電器了,誰知道打開包裝才知道它無線充電板和充電器都很小。內包裝盒的背面則是這款套裝無線充的性能參數和特點介紹:支持10W、兼容安卓和iOS、同時超薄的外觀等,看到它使用的是USB-C口,輸入支持的是5V/2A、9V/1.6A。
全套配件:USB-C充電線、QC3.0充電器、無線充電板、說明書。在沒有看充電器效率參數的時候,我一直以為配的充電器是9V/2A的,以往大多數無線充配套的充電器是主要集中9V/2A為主,很少配QC3.0,因為單賣的QC3.0充電器比較貴,所以這次ZMI紫米無線充還是比較厚道的。
無線充面板使用的是2.5D玻璃,玻璃和金屬一樣都能有效散熱,不過相比anker那款自帶風扇的無線充散熱性能還是比不上,傳遞散熱效率都會低于主動散熱。好在充電的發熱量還能接受,也不會太影響充電效率,因為有些做工差的無線充,在充電差生熱量的時候會降低充電效率的。無線充的底部是沒有腳墊的,放在一些光滑桌面的話就容易打滑,所以還是要注意一下!有腳墊的話也能提高散熱,使底部中空讓空氣流動。無線充大約7.1mm的厚度,真的是比我用過的幾款無線充要薄很多,不過薄并不算是優勢,因為前面說的無線充在工作的時候會產生熱量,不利于散熱,好在它的面板是玻璃,底部是金屬鋁材質的。
在無線充的玻璃面板上有隱藏有2個指示燈,不過直接放手機上去充電很難發現,主要是用來提醒充電是否正常,大屏手機放上后就阻擋指示燈了,如果能設計在側邊會方便點。
官方并沒有過多介紹配備的充電器,只是一筆帶過說配備的是18W充電器,使用USB檢測儀誘發出來支持的快充協議:支持蘋果5V/2.4A、三星5V/2A、BC1.2、QC3.0(5V、9V、12V)、三星9V、華為9V/2A快充協議,可以說配備的QC3.0充電器能支持多種有線快充協議,使用無線充最大能達到10W,如果手機支持有線快充的話,配備的充電器也可以直接使用。
▲給iPhone X充電,效率:7.69V/1.44A,11.1W,激活QC3.0快充協議。可以看見充電效率蠻快的,遠超過蘋果的7.5W,不過針對無線充的損耗,基本上損耗后是達到了7.5W。
▲給小米MIX 2S充電,效率:5.18V/0.68A,3.5W,激活QC2.0/5V快充協議。在給小米MIX 2S充電的時候電量約58%,無線充效率很慢,不知道是不是小米對非小米自家的無線充做了快充限制,因為網上有傳言說小米MIX 2S想要達到無線快充必須搭配小米自家的無線充才可以,這個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等下次我再購入小米自家的無線充再寫一篇原創分享。
▲給堅果R1充電,效率:5.25V/1.40A,7.4W,激活QC2.0/5V快充協議。我測試的時候堅果R1的電量約96%,所以充電效率會變成恒流,在電量低于20%后充電,也是能達到10W快充效率的。
優點:
1.性價比比較高,帶有18W支持QC3.0的充電器;
2.超薄只有7.1mm的厚度;
3.對iPhone X充電效率能達到最高;
缺點:
1.玻璃面板比較滑,如果手機沒有安裝保護套直接裸機容易滑落;
2.底面沒有腳墊,不利于散熱和防滑;
3.指示燈比較隱蔽,不容易看清楚;
ZMI紫米無線充電套裝在性價比方面的確是很高的,建議就是在活動價在購入,基本上就是80元不到就能入手,80元能買到支持10W無線快充+QC3.0的充電器,算是真的值得買。當然它也有一些缺點,就是玻璃面板真的很滑很滑,手殘黨使用裸機的話,就不推薦了,一不小心滑落的話就是碎屏險!同樣安裝比較厚的手機殼也支持無線充電,類似我用的UAG手機殼就是偏厚的,無線充沒有問題。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哦,下次再分享我的生活原創給大家。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