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存儲革命中,為了實現更快的速度、更多的使用環境、更好的體驗,SSD的接口也在不斷進化革新,像主流的SSD就有SATA接口、M.2接口、PCIe接口和mSATA接口等。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大容量SSD以SATA和M.2接口為主。作為目前應用最多的硬盤接口,SATA 3.0接口最大的優勢就是成熟。普通2.5英寸SSD以及HDD硬盤都使用這種接口,理論傳輸帶寬6Gbps,雖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及32Gbps帶寬有一定的差距,但普通2.5英寸SSD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日常應用需求,500MB/s左右的讀寫速度也夠用。
雖然SATA 3.0接口規格已經推出有一段時間,但“廉頗歲老,尚善飯否”。大多數用戶對SSD性能的要求談不上極端苛刻,而且還要考慮選購時的性價比因素,因此SATA 3.0接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主流大眾的選擇。
M.2接口,最初叫做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寬度22mm,單面厚度2.75mm,雙面閃存布局也不過3.85mm厚。M.2接口產品有豐富的可擴展性,最長可以做到110mm,可以提高SSD容量。此外,M.2接口可以同時支持SATA及PCI-E通道,后者更容易提高帶寬,如果是采用SATA通道的M.2接口固態硬盤,則讀寫速度在550MB/s左右。
總的來說,SATA接口的固態成熟,價格比較實惠,適合作為全固態機型的倉庫盤,而PCI-E通道的M.2固態,讀寫性能優異,更加適合作為系統盤和常用軟鍵盤。最后是SATA通道的M.2則更適合各式超級本、HTPC升級使用。
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安裝方式和機械硬盤一樣,也是分為供電口和數據口。臺式機更換的方式非常簡單,只需要把供電和數據接口查到主板和電源對應的模組線上即可。假如是給古早筆記本升級,可以放在光驅位上。(需要自購光盤托架)
而M.2接口固態的安裝更加簡單,只需要找到主板上的M.2接口(一般來說,臺式機使用的NVME M.2固態都是2280規格的。);然后將NVME M.2固態安裝在主板的M.2插槽上,并擰緊螺絲即可。
大家要記住,安裝完固態硬盤后記得在 bios 里開啟 AHCI ,具體操作方法就是進系統的時候點擊 del 鍵,進入 bios 中找到高級模式,在硬盤模式里找到 AHCI 模式選中,按 F10 保存重啟。
你也可以選擇重新安裝系統,不過這里要注意了,如果使用的 60G 以上的固態硬盤,小編建議還是安裝 win7 以上系統,如果是 4G 以上內存,建議升級到 win7 64 以上系統,當然如果你安裝的是最新的 win10 64 位系統,你會發現結合固態硬盤,開機和使用的體驗簡直太棒了,基本不能再用回機械硬盤了,還靜音省電。
其實大家不用了解什么叫 4K 對齊,小編這里告訴大家就是跟傳統的機械硬盤多一個步驟,如果對齊了,使用速度會有明顯的提高,那么如何對其呢,如果重新安裝系統的話直接用系統盤在固態硬盤上重新格式化一下就好了,如果使用 pe 等工具安裝,可以用硬盤工具在 4 096 的節點上格式化,然后用 4K 軟件查看是否對齊。
不少用戶對SSD的抗拒感一部分來源于使用SSD比HDD要麻煩,像機械硬盤買回來,接上通電萬事不管。其實,只需要花點心思,正確使用SSD并不難。本來SSD的價格就貴,容價比遠低于機械硬盤,大價錢買回來的SSD,如不能充分發揮其性能,高速盤當低速盤來用,那就得不償失了。
最后例行來一波推薦~ 看完種草的聚友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