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U盤體積小巧,攜帶方便,是許多人移動存儲設備的首選,但隨著數據體積越來越龐大,人們對于傳輸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U盤開始捉襟見肘。于是固態U盤應運而生,它同樣小巧,但外觀做工更加精致,傳輸速度也是翻了好幾番。
作為一名影像創作者,相機/手機雙持用戶,移動存儲設備是我必不可少的生產工具,我對固態U盤的要求主要有第四點。第一,要安全;第二,讀取和寫入速度兩者都不能拖后腿;第三,一定要有雙接口;第四,長時間使用不能過熱。市面上雙接口的U盤并不多,我最終選擇了這款朗科US5雙接口固態U盤,根據我這段使用的使用體驗,做個簡單的評測跟各位分享。
從外形上看,它像是一輛跑車的造型,金屬流線機身,由鋅合金打造,防震抗摔,一般的刮蹭不會留下痕跡。
配色沉穩大氣,邊邊角角都經過磨圓處理,杜絕了硌手的可能。
拿在手上第一感覺是它比一般的固態U盤更薄,更輕,當然也更長。握感溫和舒適,可能是鍍層的關系,它不像有些U盤那么冰手。
名為跑車,實際上有車頭沒車尾,把引擎蓋翻開就能露出它的兩個接口。一頭是Type-A口,由磁吸塊固定,一頭是Type-C接口,采用卡扣式設計,兩者手感略有區別。所以說,即便U盤沒有標注哪一頭是什么接口,但我閉著眼翻開蓋子,也能判斷出這是哪一頭。
把跑車翻了個兒,就露出它略顯赤裸的底盤了,因為是雙接口,所以它的整體設計感是不如很多單接口U盤的,但相比那種要拔蓋的設計,我寧愿舍棄掉一部分顏值,而選擇更加方便的U盤。
接下來進入性能實測:我使用的電腦是華碩無畏Pro15,系統為win10。硬盤插入最高規格USB3.2 Gen2接口,理論上最終測量出來的結果能代表U盤的最高性能。
通過HD Tune Pro可以看到硬盤的標注容量為128G,實際容量為119.2G,支持SATA 3 6.0Gb/s。
在基準測試中,讀取最大值為375MB/s,讀取平均值是365MB/s。在文件基準測試中,通過100GB大容量文件測試,可以看到朗科US5雙接口固態U盤的讀取速度基本穩定在495MB/s,寫入速度穩定在426MB/s左右。
而在ATTO磁盤基準測試中,硬盤的讀取速度最高達到了驚人的530MB/s,在128KB后基本趨于穩定;而寫入速度最高達到了443MB/s,總體讀取速度都要高于寫入速度,稍微有一些速率的波動,綜合來看還是比較穩定的。
接下來就是最常見的CrystalDiskMark測試,以1GB為塊進行五輪讀寫,顯示硬盤順序讀寫速度分別為557MB/s和463MB/s。
此時用溫槍測得U盤表面溫度為38.5攝氏度。
跑分說服力比不上實測,長時間讀寫速度,溫度控制如何,最終要落實在具體使用場景。我準備了77G左右的完整游戲文件,測得朗科US5雙接口固態U盤的平均寫入速度為392MB/s,讀取速度為462MB/s。讀取和寫入過程都極其穩定,從始至終幾乎是一條平直的線,說實在的,一般只有固態硬盤能夠有如此高速且穩定的讀取表現,作為一款移動固態U盤,朗科US5令人驚艷。
經過長時間的數據傳輸后,在26℃的室內,硬盤溫度最高為49℃,不像某些固態U盤那樣稍微用一會就燙手,由此可見U盤內置的主控芯片、閃存顆粒還是比較可靠的,長時間傳輸數據不必過于擔心溫度過載降速的問題。
接下來,我把U盤Type-C口插入我的三星S22手機,在文件管理中可以找到U盤,并直接與其進行文件移動或者拷貝。1G的視頻4秒鐘左右就傳完了,估計傳輸速度有兩三百M/s。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相比之前開了網盤會員,上傳文件再下載的10M/s的“超高速”,用U盤在手機與電腦之間傳輸數據的效率直接翻了十幾倍。
如果你有在手機與電腦之間傳輸大文件的需求,強烈建議把這款U盤作為大文件中轉站使用,能幫你省心省時間。
這款U盤有128G,256G,512G,1T四個版本,售價基本上一元一個G,容量越大,性價比越高。它兼容安卓手機,蘋果電腦,電視,音響等設備。更重要的是它有5年質保,以換代修,現在敢做這種承諾的廠商可不多了,勇氣可嘉。
以上就是我對這款朗科US5雙接口固態U盤的使用體驗,總的來說,這是一款綜合性能相當出色的移動固態U盤,上限極高的讀寫速度,出色的穩定性,以及手機、電腦通用的雙接口設計,性價比超高。有大文件高速拷貝移動,想給安卓手機擴容的朋友不妨關注一波,如果你的電腦具備USB3.2 Gen2接口那就再好不過,如此就能發揮這款U盤的最強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