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數字流音樂早已大行其道,但要論氛圍感,儀式感和玄學,那么黑膠唱片依舊是眾多發燒友的選擇。它既不是有錢人的玩具,也不是老一輩的藏品,它只是生活里的“調味劑”。
當喇叭中傳來沙沙的底噪,因灰塵所帶來的炒豆聲,又或者是突然間的齒音失真,混合成了黑膠唱片的魅力。而正是這份不完美的原汁原味,觸動著我們的每一份思緒。
黑膠唱片誕生于上個世紀并占據著統治地位,直到后面CD的出現,黑膠唱片才逐步邊緣化。
有別于數字錄音技術,黑膠唱片采用的是模擬的記錄形式,能夠更準確地捕捉到音樂的細節,所以高音或低音都是原音重現。而由于傳統的唱片都是黑色,所以習慣性地統稱為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的尺寸分為7寸、8寸、10寸和12寸,格式上分為33又三分之一轉、45轉以及78轉。我們最常見的是33又三分之一轉的12寸黑膠(即LP,Long-Play),每面約可錄制5至6首歌左右,雙面存儲共計12首歌曲。
就目前我們能接觸到的黑膠唱片來說,除了78轉的蟲膠唱片以外,無論是黑膠還是彩膠,都是由聚氯乙烯(PVC)制成。
黑膠是使用碳粉作為染色劑,所以導致呈現成黑色碟片。后續出于美觀或市場的需求,廠商使用其它染色劑來替代碳粉,使碟片變得色彩不再單一,更能吸引消費者眼球,比如黃色、紅色、透明等顏色。但由于染色劑的顆粒并不穩定,而且也不同碳粉一樣具有防靜電的特性,所以有著在黑膠>彩膠音質的說法。
不過,近些年隨著工藝的進步,使得彩膠也能越發接近黑膠的音質,已達到普通聽眾察覺不到的差異,所以也可以考慮選擇一些喜愛的彩膠入手。當然,如果只是出于播放和價格的考量,黑膠依舊是目前第一選擇。
畫膠是在唱片中間夾一層帶圖案的膜,類似于三明治一樣。第一層是沒有音樂的透明唱片,中間層是圖片,第三層是凹槽的透明塑料薄片。畫膠在視覺上不僅美觀,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畫膠會比傳統的黑膠厚,畢竟是由上下兩個透明盤胚壓制而成。
如果是出于視覺收藏目的,那么選擇畫膠會更有意義。當然它的發行量少也是主因,限量壓制,有些還帶有獨立編號,極具收藏價值。可在音質上,畫膠是目前最差的,而且唱片的耐用性也不高。
說到底,黑膠只是一種播放形式,以聽為主就選最普通的黑膠碟片,出于視覺或者收藏目的那入手彩膠或者畫膠。有特別需求的,可以進一步追求首版、再版和復刻版。
唱片有了,那么就要有相應的唱片機來配對。
如果按系統來劃分,目前市面上的唱機主要分為兩種:成本低廉的壓電系統,高端機型普遍在使用的動磁系統。這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相匹配的唱頭不同,前者用的是壓電陶瓷唱頭,后者則為動磁唱頭。
而唱頭的選擇不僅決定了最終的聲音表現,還會對唱片的使用壽命帶來影響。一般來說,在壓電系統的配套使用下,針壓達到了6.5克以上,已超過唱片的4克磨損峰值,而動磁系統的針壓在2克至3.5克之間。所以在正常使用下,動磁系統對唱片的保護更優,不會磨損唱片。
因此售價在千元以上的唱機,都是選用的MM(動磁)唱頭,更專業的唱機會選擇MC(動圈)唱頭。不過,MC唱頭的價格配置也更高,非發燒級用戶,建議選用MM唱頭的唱片機即可。
我之前的一臺唱片機為Syitren/賽塔林 PARON黑膠唱片機,所用的就是動磁系統。現今推出了新的PARON II型號,我又忍不住再入手了一臺,決定放在新房里邊。
那么這臺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又有何亮點呢?接下來就是我這近半個月的體驗分享,希望通過這篇內容,能對各位小伙伴有所幫助。
挑選一張喜歡的唱片,小心地從紙袋中抽出,對準轉盤的中軸放下。旋轉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的音量旋鈕,完成開機。隨著唱盤的旋轉,將唱臂移至唱片合適的位置上方,撥動唱臂升降桿,唱針緩緩落下,聲音隨之從一體式音箱中浮現,儀式感完全拉滿。
適當地調大一點點音量,緩緩轉動音色控制旋鈕,達到最悅耳的狀態。調整坐姿,窩在沙發里,放松心情,享受當下的這份“寧靜”。
實際上鐵三角AT3600動磁唱頭所展現的高頻部分,我一直覺得比較弱。而這次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對于單元配置的更新,總算為高音方面增色不少。一首《The Cruel Angel's Thesis》的人聲高聲部分的清晰度較高,亮度與通透表現都較原先好了不少。盡管空間感不算寬,但解析度還不錯,副歌部分的人聲與樂器間不會被融成一塊。
特別是在播放《Fly Me To the Moon (Yoko Takahashi Acid Bossa Version)》時,充斥著沙錘的聽感,淡淡的貫穿著整曲,隨著一句“I love you”作為結尾,著實容易令人沉醉。
當Madonna的《La Isla Bonita》響起時,淡淡的底噪伴隨著鼓點聲,韻味著實令人癡迷。如果恰巧唱片落有灰塵顆粒,突然間發出的炒豆聲也極具魅力。也正是這份不同于數字流的完美呈現,讓黑膠唱片的每一遍聽感都略有不同。
在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的展現下,鼓點聲呈現的節奏感非常贊。撥動音色控制旋鈕后,低頻的量感提升明顯,而此刻人聲的細節又沒有丟失,Madonna的齒音細節依舊很高,分離度相當不錯,并且中頻的延伸度表現也可圈可點。
換上一張宮崎駿動畫音樂集,跳至《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時,仿佛音符在小房間中跳動著,思緒隨著情緒在撥動,清澈的旋律令心情也變得美好起來。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這種一體式音箱,非常適合在書房或者臥室這類小空間里演奏。當然,如果想要在更大的空間發揮更強勁的效果,建議可以通過RCA輸出到功放來提高音質。
在播放期間,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的音量大小相當穩定,唱片沒有出現卡幀和跳針,速度相當穩定。因為一面最多也就6首歌曲,所以選定位置后就只能一首接著一首的進行下去。有時候我會盯著旋轉的唱片放空思緒,放緩生活的步伐。
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的箱子比較大,內部的保護措施一如既往的嚴謹。四周不光有厚重的泡沫填充,每個物件均使用塑料袋依次進行包裹,防護做得相當到位。
盒內的物件變得比較多,除了唱機主機、說明書和電源適配器以外,還附有轉盤、防塵蓋、配重、規尺、防滑墊、RPM轉換器等。
同樣,這次雖然附贈了RPM轉換器,可是說明書依舊沒有標明用法。實際上這個設備是用在7寸45轉速大孔唱片上,現今使用的場景比較少。
因為是一體式黑膠唱片機,所以Syitren PARON II的尺寸依舊很大,保持著440mm x370mm x192mm規格,占桌面積與前代相當。
此次Syitren PARON II依舊采用了中密度板+PVC貼皮覆蓋的方式,但前臉換上了全新的格柵造型,給我感覺更易融入現今的家裝環境中。但如果想要輕奢風的話,同款還有一個PU貼皮可選哦。
細節上,格柵恰好將前臉的木紋遮擋住,并且特定的光影角度下,格柵會折射出類似金屬般的效果,質量提升明顯。
而前臉的LOGO設計,也在格柵曲線的內收走向下,顯得更為突出,提升了品牌辨識度。
在格柵底下是2個2.5寸的15W低音揚聲器,以及2個2寸的10W高音揚聲器配置,相較前代提升了高頻。或許有人要說,一體式唱片機會因為播放時的震動而影響到上方的唱片媒介。從我前一代的使用來看,Syitren在減震技術上還是有獨到優勢的,在播放穩定性這件事上根本無需擔心。
能最直觀看到的減震方式就是底部支撐所用的四個腳釘,頗大的橡膠夠厚也夠穩重,同色的環圈裝飾,也進一步提升了外觀氣質。
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支持7寸、10寸、12寸,共計三種唱片規格。其中播放7寸需要用到前面提到的RPM轉換器,將大孔轉換后才可裝在中軸上。
目前黑膠唱盤的推動方式分為直接驅動式、皮帶傳動式和惰輪式驅動。前兩種比較常見,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就是采用目前市場占有率較多的皮帶傳動式,而最后一種惰輪式因成本問題基本已處在“邊緣”行列。
皮帶傳動式的優勢在于皮帶傳動過程能降低馬達帶來的抖動,提升碟體的穩定性。同時,PARON II搭載了賽塔林自家的S5機芯,穩定性也經歷了幾代機型的考驗。
唱臂是唱片機的重要核心構件,Syitren PARON II為了進一步減少諧振,提供更好的拾音效果,將原先的鋁合金唱臂升級成了具有堅固輕巧特性的碳纖維材質。而從實測的數據得出Syitren PARON II的唱臂約215mm,屬于9寸短臂。
在唱臂的側面設有唱臂升降桿,撥動后可以起到播放與暫停的作用。
同時,為了確保唱臂“收納”時的穩固,支架上也保留著鎖扣設計,當調節唱臂壓力和搬運唱片機時會用到。
唱片機的眾多組件中,能與音色掛鉤的自然是唱頭。常見唱頭可以分為動圈(MC)、動磁(MM)和動鐵(MI)。此次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沿用了前代鐵三角動磁唱頭(Audio-Technica),型號為AT3600L,47KΩ電阻,使用橢圓鉆石針尖技術,針壓范圍1.5g-2.5g,壽命300至400小時。由于是可替換式唱針設計,后期的維護成本也較低。
相較前一代,Syitren PARON II在控制面板設計這一塊的變化較大。面板采用了雙色拼接設計,將播放/暫停按鍵、耳機孔、模式指示燈與功能調節區域劃分開,操作體驗更直觀。
雖然依舊保持著3個旋鈕配置,但原來的模式切換鍵、33轉速以及45轉速調節鍵均被整合到一個旋鈕上,在保障面板簡潔的同時,兼顧了使用體驗。
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的背面放置著各種輸入接口,布局上與前代保持著一致。從左至右依次為電源插口、輸出模式開關、AUX輸入插口、RCA輸出口。其中“輸出模式開關”可在PHONO與LINE中切換,兩者的區別在于是否啟用前置放大器。如果擁有更好的功放,可撥至PHONO位。
值得一提的是,背面的也采用了與前臉相當的紋理設計,視覺呈現上也更統一。
由于已有過同系列產品使用經驗,所以Syitren PARON II組裝起來也輕車熟路。
首先將鑄鋁轉盤對準中軸放下,并拿掉表面的防滑唱片墊。
波動轉盤,使帶有紅絲帶的開口處與電機馬達滑輪對齊,然后輕拉紅絲帶讓轉盤下的皮帶掛到滑輪上,確認沒有折疊和纏繞后再抽掉絲帶,再將防滑唱片墊再放回轉盤上。
或許是Syitren聽取了用戶的聲音,在Syitren PARON II上簡化了針壓調整環節。現在只需直接將配重旋轉到唱臂尾部,聽到“噠”的一聲就調平了。省去了前代上的刻度調平,減少了新用戶的學習成本。
不要小看針壓調節,過大或過小都會對音質造成影響,而且還會有損傷唱針和唱片的風險。現在轉變成“傻”瓜式的方式,無疑也是一種設計進步的表現。
最后將棕色的透明防塵罩裝到卡扣上,完成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的安裝。
作為更新迭代的升級產品,Syitren PARON II黑膠唱片機在保持著前代優勢的前提下,進一步簡化了安裝調試步驟,讓新入坑的用戶也能快速上手。而揚聲器單元的提升,也讓聲音在高頻段變得刺激了不少。
此外,Syitren PARON II同樣也支持藍牙輸入,讓選擇不再僅限于黑膠唱片,充分挖掘使用場景。只不過連上藍牙后的發聲比較小,使用完畢后要記得將音量調小。
或許黑膠唱片機有些“冷門”,無論是實用性還是易用性都不如數碼播放器,但黑膠唱片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確實很容易令人上頭。看著上下起伏轉動著的唱片,那種獨有的聽感,純粹的感觸,一份時代的記憶感,這些都是常規播放器所無法超越的。時間走得很快,不如暫緩一下生活的腳步,給枯燥的日常添加點“慢”記憶。
喜歡內容的請關注我,你們的關注是我更新的最大動力。
我是尼古拉斯lalala,為您帶來更多有趣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