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玩組裝機的,也是會選配件,組合發揮最佳性能。而,我們在選U時候,確實不理解的,都是看價格閉眼入,好不好上機才知道。那么怎么選,這里簡單聊一聊14490F VS 9500F,都是憑借出色性能與親民價格,被玩家們奉為“入門神U”。
下面,機友從幾個角度,簡單剖析,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這兩款定價在千元左右、看似相近的CPU,性能確實不同。i5-14490F基于Raptor Lake架構,采用Intel 7制程工藝,擁有6核16線程,基礎頻率2.8GHz,加速頻率可達4.9GHz,配備24MB三級緩存,功耗在78 - 85W之間。而且,走的是“高頻率 + 大緩存”路線,旨在優化單核性能,尤其適配DirectX 12與主流游戲引擎。
咱再來嘮嘮這Ryzen 5 9500F,和Ryzen 9000系列其他產品一樣,用的都是“Granite Ridge”核心架構,6核12線程的芯片,每個核心有1MB二級緩存,還有32MB共享三級緩存呢。基礎頻率是3.80GHz,最高睿頻能飆到5.00GHz。再看看同系列的Ryzen 5 9600X,基礎頻率3.90GHz,最高睿頻能到5.40GHz。
從參數上看,二者各有亮點,i5-14490F是“兼容高手”,DDR4、DDR5雙平臺通吃,升級內存超靈活。Ryzen 5 9500F只支持DDR5,選擇受限。14代處理器能按需選內存,可惜配它的主板有點尷尬,便宜B650快斷貨,新B850又太貴。
此次測試平臺采用RTX 5070顯卡、DDR5 - 6400 16GB*2內存,游戲均以1080P畫質測評。
在多款游戲中的性能表現,包括《三角洲行動》與《CS2》體驗中,首先CS2的體驗時,14490F的平均幀與1%Low表現比9500F略低一點,基本不相上下。
而在三角洲行動測試中,差距就很明顯了,14490F幀率達到了113%,超過了9500F 13%,有點碾壓了。
雖然從數據上看,9500F平均幀雖強,卻超多數顯示器刷新上限,意義有限。反倒是Intel陣營在關鍵的1%Low、0.1%Low幀上表現出色,幀數更穩,幾乎不掉幀。
而在1440P高畫質下進行《三角洲行動》游戲測試時,14490F的幀率達到了109%,比9500F高出了9%。在同樣的高畫質設置下,i5-14490F能夠提供更為流暢的游戲體驗。總的來說,不同的U針對不同游戲,表現都不一定相同也是各有優勢吧,畢竟游戲有的看單核,有的看多核。
AMD如今拋出“千幀神U”概念,實則多為營銷手段。所謂“千幀”,不過是瞬間的最高幀數峰值。而真正影響玩家體驗的1%Low和0.1%Low幀,根本無法達到1000幀。當前頂級顯示器刷新率不過600多,1000幀的噱頭徒有其表,對實際游戲提升有限,純屬過度營銷,不應作為性能評判依據。
寫在最后
個人覺得9500F性價比不及Intel方案,不支持D4內存,性能表現也中規中矩。
i5-14490KF不僅性能更強,還能搭配D4平臺節省成本,僅有900多價位,顯然更劃算。i5-14490F與Ryzen 5 9500F各有亮點,選誰關鍵看需求:追求極致幀數、高刷屏或Intel生態,就選前者;看重功耗散熱或未來升級DDR5,Ryzen 5 9500F也可考慮。
當然啦,選CPU,合適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