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國際知名HIFI品牌SIVGA終于發布了自家千元檔平面振膜耳塞“夜鶯”的升級續作,夜鶯PRO,售價比初代貴了約300,來到1699元。
內部驅動器尺寸(φ14.5mm)延續初代規格,但膜片品質更為精進,具體是在0.008mm厚的復合薄膜上附著0.006mm厚的鋁帶導體,以此進一步拓寬音域,豐富更多細節。除此之外,此次的線材水準也有明顯進步。
我以各種方式,聽了它大約一周,最終認為它的音質表現相當不錯。至少是比前作“大氣”、“厚實”不少。調音水準很在線,值得喜歡平板單元耳塞的朋友重點留意!
圖為夜鶯PRO,做工一如既往的優秀。
文末是音質方面的對比觀察。
設計工整簡約的硬質包裝盒。
體積較大,且還足夠厚實的瘋馬皮耳機收納包,檔次上明顯好于初代。
附送了外形較為相似的兩種寬口耳套,共計7對。出廠默認安裝M規格的黑耳套。
比較友好的一個細節是,M規格的黑色耳套有兩對,所以即便未來丟失或損壞,也有替補可更換。
細節:黑色耳套質地薄軟,白色耳套相對厚韌。兩種耳套中央的導管厚度不大一樣,帽傘觸感也有輕微差別,故實際入耳的感受和也有差異。但總體來看,我認為還是黑色耳套下的夜鶯PRO聽著更自然、通透,佩戴也更舒適。白套會略微的有些脹。
槍灰色前腔比初代的黑色更顯高級。
面板(斑馬木),貌似沒有像初代那樣上漆和風干,而是只停留在了簡單清漆下的拋光?總之,PRO版更多的是在呈現木紋魅力。其色澤啞光,不再是初代那種光面效果。
和初代一樣的φ4.4mm規格平衡插頭,沒有配備其他轉接線或小尾巴之類的。區別于初代線材的4股編絞,這次提升到8股(單股26AWG),并且主線部分明顯比初代更為緊湊。
關于耳機線與腔體的連接器,在外殼的左右識別設計上,這次做了個明顯更專業,也更美觀的浮雕型L和R標識,我很欣賞這個細節!另外,插拔的體驗也都很不錯,且該連接器的緊密性和牢固性也都挑不出毛病,日常閑置時,不會出現不小心一屁股給它插針坐歪、坐壞的情況。
基于對比、聆聽和頻響觀察:
夜鶯PRO是在均衡調音基礎上,適度增強中頻存在感。而初代則是在均衡的基礎上,適度凹了些中頻。
兩代夜鶯的共性是耐聽度和聲場規模都很好,但這次PRO版的“硬朗感”(密度/動態)被明顯補足,故聽著更有“氣沉丹田”的感覺,相對更顯踏實和振奮。
大致聽感:大氣、威猛、挺拔、高質感的低音與高音、整體順滑。有平面振膜特有的鋪展開的明確而自然的高音。
人聲亮度和飽滿度比初代增強不少,聽著更扎實。但嚴格來說,該頻域清晰度并未到頂,仍有著該平板耳塞特有的“微暗與耐聽”特性。
頻響相關:
夜鶯PRO在20Hz到1kHz之間趨于平直,這與威士頓W10和MACH 80、威索尼克GR07和GR09、SONY MDR-EX90\1000\800ST、 音特美ER2\3\4錄音室監聽版、TFZ KING RS以及天使吉米OLA相似。而這種高度克制的平直也很有利于耳塞對中、低頻0染級的質感還原。
事實上,這類型耳塞一直都比較少,即便近幾年科學HIFI盛行,但也仍罕見。所以我認為它有一定的稀缺和收藏價值。而如果發燒的你,希望一款耳機聲底特干凈,聲音又凝練、肅穆,那么此類曲線的耳塞往往都是絕佳選擇。
(細節:30Hz以下有可聽的衰減,但后續的低音域則框架完美,基于此,再加上3kHz往后那個明顯的凹陷,故實際聽著,其低頻素質和量感仍能保證高滿足度。除非你對量感要求很高)
1kHz之后,夜鶯PRO并未像傳統科學HIFI耳塞那般在3kHz鼓個包,而是提前到2kHz架起一個約7dB的峰(這是略微增大中頻的體積、清晰度和飽滿度),而隨后就一直呈緩和衰減狀,總的來看,它的高頻信息量充足,亮度略微低一點點,但自然感非常好。
(細節:相對于常見的3kHz峰型凸起,夜鶯PRO以暗調處理該頻域,勢必會降低樂器和人聲在基頻的亮度侵略,但同時這也會提升人聲的“柔和感”和“訴說感”。)
廠商為其搭配的單晶銅與單晶銅鍍銀混編線,據說是基于厚實度和清晰度的雙重考慮。
實際聽感:這條8股混編耳機線在與聲底純凈,高頻華美的夜鶯PRO搭配后,確實會有力量與純凈的融合感,聽著有點像是在無菌實驗室內看拳擊。是高級的。
延續初代夜鶯的是,PRO版也在竭力避免所謂的齒音以及線條的過銳和過亮,而這從它的頻響中也能看出來,即增益和衰減的幅度都很克制,這種基于大框架(中音和低音)的克制,在耳套和配線下,會給人一種中性也溫暖的感受。
對比初代,在硬素質上,PRO版的亮度、密度、各頻域細節飽滿度上均明顯勝出。聽感上,不同聲音元素的體積感有所增大,凝聚力也伴隨著有所增強。給人一種更結實,更權威的心理感受。
相對的,初代夜鶯為實現某種聲場包裹感和音色的柔順度,“凹”了一些核心頻域的能量,也犧牲了一些氣勢的威猛和人聲的挺拔。
而這次PRO版之所以改變挺大,也跟2kHz往后的傲然崛起有挺大關系。它真正讓中頻及以下頻域有了更為明朗的表達,也因此,得以實現更為澎湃的整體味道。
簡單對比qdc天王星(千元級圈鐵)和昔日萬元級(如今七八千)森海塞爾旗艦IE900,前端是飛傲M11 PLUS ESS同軸輸出到D&A alpha pro臺式解碼耳放。
夜鶯PRO明顯勝出“天王星”:首先高頻的密度、延展和絲滑感就明顯優于“天王星”內置的動鐵單元了。然后,人聲的潤澤感和飽滿度也更優,此外還有大音量下全頻的氣勢和聲場規模也明顯勝出“天王星”,后者在大音量下的爆發力(動態)和清晰度(瞬態)已經有些跟不上新時代的“平板單元”耳塞。即便其頻響曲線看著也和夜鶯PRO一樣,也有著“監聽”和“鑒賞”兼顧的特征。
對比森海塞爾IE900:中頻飽滿度、低頻凝聚力、高頻的銳度與密度,這些都是夜鶯PRO勝出。即便兩者5倍差價,但夜鶯附加鋁帶導體的平板單元還是對森海的微動圈單元形成了不小的“聽覺震懾力”打擊。尤其在臺式耳放下,這個差距會變大。
而兩者真正的區別,似乎主要還是音色和結像風格的差異。IE900提供了相對多不少的極低頻,展現出了比夜鶯PRO明顯更蓬松的量感型低音,以及較遠的人聲和器樂形體,而所有這些綜合起來,也讓它更容易呈現中、遠距離的場景感,相對更適合以寬廣+微轟+精致的味道吸引燒友的耳朵。
不過,如果你想撥開云霧,感受更具“實體感”的不同頻域的核心魅力,那IE900似乎是不太容易超越夜鶯PRO,因后者近乎完全平直的中下盤曲線,先天就鑄就了趨向近場音箱般的鏡像級還原。尤其是在大推力設備下,它的這種魅力會被極限釋放。
結語:
罕見的純木面板、CNC鋁鎂合金腔體、比初代增強的靈敏度、動態和更為均衡化的調音,所有這些讓SIVGA夜鶯PRO成了現階段市場上2000元內極具“音/型誘惑力”的新一代平板耳塞。如果你對“清涼卻又溫潤”的稀缺音色有好奇,有好感,那么它會是我非常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