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絲跟我吐槽說,現在國產耳機讓人難以選擇,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單元配置大多差不多。
粉絲沒辦法, 在無試聽的前提下只能看一些評測,然后考量品牌的底蘊與實力,同時考慮其銷量。
不過這也不是全部,本文就給各位分享一款倒反天罡的“創新型”耳機,一款骨傳導和動圈結合的入耳式耳機。
這單元架構,就算查遍全網不會超過三款。
這便是來自先超聲學BQEYZ的最新作品Winter2,先說這品牌,又是一家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國產品牌,在國外的知名度和銷量都要遠超國內。
有興趣去扒一下它們的店鋪,幾乎清一色的創新型耳機,什么動圈+平板、動圈+被動振膜,就沒有一款是常見的圈鐵或者圈鐵靜電啥的。
這種特立獨行與喜歡跟風的國產主流耳機品牌相比之下,是不是難能可貴?
所以我認為它是一個先鋒品牌!
▲雖然是先鋒品牌,并不代表技術不成熟。尤其是這款Winter2,從型號命名上可以看到是二代了。
一代我沒聽過,官方詳情頁資料顯示相比上一代不僅升級了音圈和骨傳導單元里的含鈀量,同時也改善了調音。因為前代我也沒聽過,此處暫且不表。
就說這款Winter2,官方詳細定義的混合式動圈PZT骨傳導耳機。其實這里的骨傳導并非我們常見的馬達式骨傳導,從為數不多的官方資料里看上去應該是壓電陶瓷和腔體共同構建的一種振動換能設計。
所以別看只是非常異類的單元架構,在聲學上面臨諸多的挑戰也是全新的,所以從聲音的完成度以及BQEYZ過往的作品來看,這先鋒品牌是名副其實的。
▲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有達音科曜2給我的那種感覺,那種屬于金屬的精致感很養眼。
不過Winter2的金屬腔體設計是有原因的,它是其PTZ骨傳導單元理想的配套設計,其工作原理是用過振動單元驅使殼體振動,進而將單元產生的振動能量傳遞。
因為高剛性的鋁合金殼體在振動時自身諧振頻率更高,且振幅更小,所以諧振控制更好。
所以初聽Winter2時會覺得低頻格外強勁,而且音色飽滿干凈通透。
▲BQEYZ Winter2的腔體顏色有綠色和灰色兩種,我手里這款是綠色,類似淺綠色,但又不是那么鮮亮。
腔體本身的模具還是類公模的延伸,內側很光滑,腔體中等偏小,入耳不深,腔體和耳廓的貼合度較高,佩戴十分舒適。
▲腔體細節方面,注意后蓋邊緣是有電鍍工藝的倒角的,處理的很細膩很光滑,觸手毫無硌手感,但在拍照的時候會反射燈光導致它的上鏡效果遠不如肉眼看著舒服。
▲Winter2是支持換線的,換線方案為0.78雙針方案,母座有防拉扯設計,做工無瑕疵。
▲Winter2的線材為Litz T2結構的高純度銅編織線,主線中等粗細,質感軟硬適中,無彈性,收納指數高,佩戴時即使大幅度搖頭晃尖也無聽診器效應。
▲插頭則支持自定義更換,有3.5mm單端和4.4mm平衡頭可選。不過這個一款十分好驅動的耳機,如果老鐵們手里是前兩年的,無4.4平衡輸出的HiFi播放器,那恭喜各位了,Winter2即使用3.5mm的單端也十分好聽。
▲比如個人搭載乾龍盛的經典播放器QA361,盡管只是單端,音量開34就推得很飽滿,很通透,音色明亮、通透還有些大氣,空間層次感出眾,器樂分離度高,解析輕松達到高解析水準。
低頻則是雄渾大氣型,下潛有一定深度,量感足、彈性好,混響雖少,但通透感是一耳朵的,音色純凈飽滿,有點顛覆QA361以往的印象。
人聲略淡之余有輕度偏暖的跡象,音色飽滿亮麗不乏舒展,解析之清晰讓其質感有顆粒感的既視感,口型一般,齒音自然,女聲比男聲更顯柔和。雖然在情緒表現上較為清淡,但人聲與器樂的層次分明,加上中低頻銜接的較為細膩,有些偏低的音域會有舒適而迷人的立體感。
中頻的器樂相比可以吐槽一下,音色是飽滿亮麗的,但又有點厚重,感覺泛音不夠鮮活。
高頻部分因為屬于易推型的高解析風格,動態和瞬態沒話說,動態堪稱凌厲,瞬態亦很快。高頻的延展性比低頻帶來的強勁沖擊力還要有感覺,因為它的延伸是順滑的,解析是細膩的,音色亮麗、中正,毛刺控制良好,并沒有因為大動態從而產生刺激感,相反在小編制弦樂里,其氛圍還是清淡的。
高頻的聲場同樣開闊,層次感明顯,器樂分離度很不錯,大編制古典與交響樂都可以駕馭,但是沒有小編制弦樂給我的那種寧靜感。
▲在用乾龍盛QA361的單端試聽時我已經有些擔憂了,因為單端的音色已經很飽滿了,解析也是高解析水準,換4.4平衡頭后會不會推過或者過于刺激呢?
實際上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在山靈的M5 Ultra的4.4mm平衡端驅動下,BQEYZ Winter2并沒有推過或者過于刺激,相反在增加了密度感與解析力的同時,柔和感與泛音也增加了,只不過山靈M5 Ultra的暖聲對它有點影響。
這種暖聲增加至于貌似影響了混響的平衡度,所以在聆聽古典與交響樂時那種獨有的氛圍感反而出來了。
所以我壓根不計較在中低頻上還有何等提升,僅僅是高頻部分的這個改變讓我滿心歡喜。
▲總結部分
總的說來這是一款易推的耳機,雖然對前端有些敏感但不吃推力,也不用擔心其素質感,其素質感的下限是比較高的,即使用兩三百的入門級小尾巴也能推出不錯的效果來。
比如我用艾巴索的馬卡龍搭配,音色的亮度和純凈度會有些降低,但人聲的線條感反而較為明顯,而且還有點溫潤的感覺。
初聽刺激,更換前端又會發現它很耐聽,同時也好聽,就是這么奇特。
所以我將其風格可歸納為雜食類,對音樂風格沒有過于明顯的取舍;而且除了聽歌,游戲和追劇也不是問題。
價格方面在2000左右,礙于品牌目前的知名度有限,咱就不說它多有性價比,有興趣可以試聽試聽,聲音非常驚喜!而且你會認同我對它品牌評價,也會覺得這個不隨波逐流的國產HiFi耳機品牌非常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