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了好久到底要不要寫一篇口罩選購的內容,因為這跟我之前的內容領域相差比較大。
今天看到身邊朋友購買的口罩都是那種單層勞保口罩,這就讓我有了寫一篇口罩選購內容的決心,這幾天通過各種媒體也看到許多不良商家在這個特殊時期發國難財,不到一塊錢一個的勞保口罩十幾塊賣給消費者,實在是讓人痛恨。盡管很多人已經了解口罩應該如何選購,但相信相當一部分的人不了解這個東西。畢竟口罩是一個比較冷門的產品,一般的消費者是不會花心思去了解它的。我也是補了很多相關的知識,查閱了很多資料做出了這個內容,下文我會盡量用通俗直白的語言去描述。如有紕漏還請指正,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修改或刪除。
在這篇文章的開始之前我們應該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參數,分別為過濾效率、泄漏率。
過濾效率:
過濾效率就是指口罩對于顆粒物的過濾效率,不能通過口罩的占所有想要通過口罩的占比。
(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泄漏率:
不同的口罩泄漏率是不一樣的,我們所說的過濾效率是指在口罩零泄漏的情況下得出的,如果因為口罩與面部的貼合度不夠高或口罩自身質量問題導致沒有經過口罩凈化的空氣直接流入口鼻,這一點還是不能被忽視的。
市面上常見的口罩基本可以分為四類——棉布口罩、一次性口罩、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防護口罩。
棉布口罩的材質大都為多層棉布,過濾效率很低,基本上只能過濾肉眼可見的東西,對微型顆粒物沒有過濾效果。棉布口罩最主要的作用主要用來保暖,在朋友圈還看到了有朋友在發棉布口罩的購買鏈接,實際上棉布口罩對這次的SARI病毒是沒有太大的防護效果的。
最近幾年霧霾嚴重,其實還有一種新型的口罩也可以稱為是棉布口罩,就是在棉布口罩中塞入可更換式的過濾片,過濾片里主要成分為活性炭。由于過濾片主要針對霧霾進行特殊設計的,所以對于其他的顆粒物作用不是很大。除了防霧霾的用途之外不建議購買,特別是針對醫學防護。因為防霧霾跟醫學防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防霧霾是盡可能的讓我們少吸入pm2.5超標的空氣,稍微吸到一些沒有過濾的空氣影響不是很大,所以在口罩的過濾效率以及泄漏率上要求不會很嚴格;而防飛沫傳播病毒就不一樣了,防病毒飛沫我們是盡可能追求足夠高的過濾效率以及極低的泄漏率。
因為一次性口罩跟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就是我們印象中醫院醫生戴的那種口罩,所以我把它們放在一起說。大家可能在想,既然是一種口罩為什么還將一種口罩分成了兩個名字呢?實際上一次性口罩是不等于醫用外科口罩的,很多人認為一次性口罩就是醫用外科口罩這其實一個很大的誤解,一次性口罩不等于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一次性口罩跟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都是三層材質,最大的區別是中間的那層材質,醫用外科口罩是熔噴無紡布,在細菌的過濾效率上都有95%的過濾率,但一次性口罩不能過濾顆粒物,不能防止血液的穿透。而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可以有≥30%的非油性顆粒過濾效率,也防止血液的穿透。不管是一次性口罩還是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兩者都防細菌,但是一次性口罩不防霧霾跟血液。
(這兩者的具體有什么區別我做了一個表格給大家參考)
因為一次性口罩跟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在外觀上極度的相似,在你選購口罩時一些不良商家可能會把一次性口罩當做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來賣,賺取其中的差價。
既然這兩者在外觀上極度相似,那么這兩者如何區分呢?
這就要看口罩包裝盒的包裝了,只有包裝上印有 “YY0469-2011”的才是醫用外科口罩,其他的不管包裝上寫什么都不是醫用外科口罩。
(避免廣告嫌疑,涉及品牌的地方我都打了馬賽克)
下圖這個,雖寫著是“一次性無菌醫用口罩”,但實際上并不是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大家在購買口罩時一定要看清楚,避免被無良商家欺騙。
大家最近經常聽說的N95就是防護口罩,防護口罩是目前防護效率最高的口罩。除了N95之外,像KN90、KP95之類的是不同地區的標準。市面上常見的有美國標準、歐洲標準、中國標準三種標準,我們常說的N95其實是美國標準。
美國標準有三個,N95過濾95%以上、N99過濾99%以上、N100過濾99.97%以上,但是這類只是過濾非油性的顆粒物,如果是要同時過濾油性與非油性的顆粒物則要選擇R類和P類,P類相較于R類只是使用時間長一些,過濾效果是一樣的。
(具體內容請見下圖)
油性顆粒物是指油煙、油霧、瀝青煙、焦爐煙、柴油機尾氣中的顆粒物等,所以如果你買口罩是為了防霧霾的話,P類可以過濾油性顆粒物應該是更好的選擇。如果是為了防病毒飛沫傳播的話,N類的就可以了。
防護口罩我們中國標準跟美國標準就不太一樣了,中國標準是KN類與KP類,防護等級并不是美國的95 99 100,而是90 95 100。雖然兩個國家在命名上不一樣,但KN95跟N95效果其實是一樣的。同樣的道理,KP100和P100的效果也是一樣的。選購時沒必要只認N類,我們的國標KN與N是一樣的。
(具體內容請見下圖)
歐洲標準相較于美標和國標區別比較大,歐洲標準的分類有FFP1、FFP2和FFP3,對應的過濾效率是80%、94%和99%。歐洲標準沒有區分油性和非油性,歐洲標準均可同時過濾油性與非油性的顆粒物,但同樣的防護等級也會有不同的產品型號。
(具體內容請見下圖)
大家還有一個疑問就是防護口罩有帶呼氣閥和不帶呼氣閥兩種,到底選擇哪個好呢?首先要明確一點是否帶有呼氣閥對于過濾空氣的效率是一模一樣的,并不會有區別。呼氣閥的作用只能向外呼氣不能向內進氣,冬天戶外活動的時候帶有呼氣閥的對于眼鏡黨很友好,能很大程度上減輕呼出的熱氣與冷的眼鏡片接觸凝結出的霧氣。在病毒防治過程中,帶有呼氣閥的口罩如果是病人佩戴的話會導致病毒可以從口罩內呼氣傳出,不建議病人帶有呼氣閥的口罩。而且由于帶有呼氣閥的口罩多了一個物理結構,呼氣閥如果受損可能會導致吸氣時漏氣,所以在極端場景下戴沒有呼氣閥的口罩要更好一些。防護口罩因為物理設計原因,它的泄漏率會低于醫用外科口罩帶的,也就是說它與人臉的貼合度、密閉性更好。
除了上面所寫的四種口罩的使用場景以及過濾效率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口罩的使用壽命。市面上常見的這四種口罩都是有使用壽命的,具體使用時間不同類型不同品牌的口罩各不相同,我們可以在口罩的外包裝上找到。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一次性口罩還是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又或是醫用防護口罩都不可以清洗或消毒,清洗或消毒會導致過濾效率的下降。網上所傳的一次性口罩加熱后可以反復使用是不可信的,建議大家嚴格按照口罩包裝上的使用時長來更換口罩。
最近看到好多媒體的報道,許多大藥房賣的口罩都是達不到標準的,甚至還有將勞保口罩賣出幾十塊錢一個的商家。大家在購買口罩時一定要看清口罩包裝上的標準,不要被口罩包裝上的文字以及商家的描述所迷惑。不管在任何時候購買口罩都需要注意要選擇比較大品牌,一些小品牌可能縮減成本甚至衛生不合格產出的口罩對我們老百姓來說無疑是提高了風險。
如果是防霧霾,建議使用醫用防護口罩或者專門的防霧霾口罩,戴眼鏡的話建議選擇帶呼氣閥的。醫用防護口罩是防護等級最高的,但是是一次性,長時間防霧霾的成本會比較高。能換內芯的防霧霾口罩會更適合一些。大家一定要記住,一次性口罩跟棉布口罩并不能防霧霾。醫用外科口罩雖然可以防霧霾,但是過濾效率只有40%,并不建議佩戴。
如果是醫務用途,防病毒以及飛沫傳播一次性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還有醫用防護口罩都是可以用的,它們的細菌過濾效率相差很小。一次性口罩并不能防止血液穿透,所以要防止血液穿透的使用途徑中使用一次性口罩是不可以的,要用醫用外科口罩或防護口罩。
如果是與嚴重的傳染病毒近距離接觸的醫護人員,就要用到醫用防護口罩了。因為需要長時間與病毒近距離的接觸,所以一定要使用最高防護等級(KN100、N100、FFP3)的,容不得半點差錯。我們普通老百姓,只要不是長時間與病毒接觸,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就可以。當然如果你財力雄厚,當然越高等級的防護口罩越好了。在控制病毒的這段時間里,不管戴什么口罩都要比不戴口罩要好。
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口罩>棉布口罩,只要明白自己的使用場景挑選了對應的口罩后,更重要的是要正確的佩戴口罩。就算你的口罩防護等級再高,但只要漏氣了再高的防護等級也沒有用。
普通的棉布口罩大都沒有針對密封性的設計,而一次性口罩跟醫用外科口罩都有針對密封性設計,不管是一次性口罩,還是醫用外科口罩,都是有正反面的,一般而言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應該朝外,大多一次性口罩是沒有鼻夾金屬條的,而醫用外科口罩上有鼻夾金屬條。佩戴時應雙指輕輕按壓鼻梁位置的鼻夾金屬條,使口罩上邊貼近臉頰。記住不能用手去捏鼻梁處的金屬條,否則會導致金屬條形成尖銳的三角縫隙。
這篇文章雖然與我所在的領域不同,但我也是查了很多資料文獻,咨詢了學醫的同學,寫出了這篇口罩選購的文章。就算是我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貢獻一份小小的力量,武漢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