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鈦是新近崛起的存儲大廠長江存儲旗下的消費級固態硬盤品牌,在長江存儲技術與經驗的加持下,致鈦固態硬盤在硬件設計和性能表現方面都有明顯優勢。
這款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盤正面是普通的參數貼紙,沒有加入金屬散熱片或是石墨烯散熱片,需要用戶自行準備外置散熱片。
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盤采用了長江存儲Xtacking架構的閃存顆粒,Xtacking架構本質上是長江存儲對3D NAND存儲結構創新升級,它是通過在兩片獨立的晶圓上分開加工符合I/O傳輸與記憶單元的電路,再通過Xtacking工藝將晶圓合二為一,從而讓NAND可以獲得更高的I/O傳輸速度、更高密度以及更小的芯片面積,從而在保持產品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產品容量。
致鈦PC005 Active固態硬盤主控為慧榮SM2262EN主控, 這是慧榮科技在2018年6月推出的第二代PCIe SSD系列主控芯片,支持PCIe G3×4通道和全新的NVMe 1.3規范、8個NAND通道設計,具備高效能低功耗的特性,最大循序讀取速度高達3.5GB/s,循序寫入速度達3.0GB/s。
致鈦PC005 Active固態硬盤外置南亞512MB緩存。
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盤為標準M.2 2280規格設計,支持PCIe3.0*4和NVMe1.3協議,有256G、512G和1T三種規格供用戶選擇,這三種規格的連續讀取速度已經達到了PCIe3.0天花板的3500MB/s,高于某些同規格SSD,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安裝使用需求。
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盤均提供了5年質保服務,但區別在于連續寫入速度和TBW,其中512G最大連續寫入速度為2500MB/s,最大寫入量為320TBW。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盤沒有隨包裝提供專用設計的金屬散熱片,需要用戶自行準備或是搭配主板自帶的散熱片使用。
下面我們直接裝機測試,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盤搭配的主板是支持PCIe 4.0的ROG Strix X570-F Gaming,直接將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盤安裝在第一個槽位,搭配主板自帶的金屬散熱片安裝使用。
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盤默認安裝后需要手動進行格式化,這里將磁盤分區設置為了GPT(GUID分區表),實際顯示的可用空間為476.94GB。
下面我來搭配幾款軟件對進行測試。
在HD Tune Pro的文件基準測試下,這里直接將文件長度設定為200G。對于HD Tune Pro的測試結果,這里總共測量三次,取平均速率最高的一組測試數據。致鈦PC005 Active的順序讀寫性能分別為2700798 KB/s(2637.5MB/s)和570158KB/s(556.79 MB/s)。
Crystal Disk Mark下,參數的部分選擇了4G,4K部分已經對齊,致鈦PC005 Active固態硬盤順序讀寫性能上分別達到了3509.87MB/s、2386.23MB/s,順序讀取性能達標但順序寫入性能略低于官方測試數據,不過整體而言表現比較出色。
當參數選擇16G后,致鈦PC005 Active固態硬盤順序讀寫性能上分別達到了3505.32MB/s、1259.14MB/s,順序讀取性能沒有出現大的下降,順序寫入下降比較明顯,但結合HDTune來看,測試結果正常。
在搭配AS SSD Benchmark軟件測試時,這里分別選擇了1G和5G參數。對比來看,讀寫性能差異明顯的地方就是對應4K 64Thrd的部分,順序讀寫和4K所對應的結果差異并不大,其中致鈦PC005 Active順序讀寫性能分別穩定在了3000MB/s、2300MB/s以上,性能表現穩定。
從ATTO Disk Benchmarks結果來看,對于0.5KB的小文件讀寫,致鈦PC005 Active能達到68MB/s以上的速度,明顯高于部分同類型同規格SSD。致鈦PC005 Active在32K以后,寫入速度穩定在2240MB/s以上,讀取速度從2700MB/s穩定在了3000MB/s。
從以上可以看到,致鈦PC005 Active固態硬盤雖然與一線品牌的高性能SSD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但整體性能表現上比較穩定,可以滿足大部分人日常游戲、辦公的使用需求。五年有限質保也免去了用戶的后顧之憂,同時TBW也比部分同規格的SSD大上許多,加上價格優勢讓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盤更具性價比。
對于追求性能但預算有限又感覺512G容量偏小的用戶,如果你的電腦支持RAID模式,建議直接選擇兩塊512G或是1T 的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盤來組建RAID0,這樣既可以獲得硬盤性能的巨大提升,也能實現擴容的目的。但需要留意的是RAID0在數據安全性上比較低,并不適合用來存儲重要數據。
最后希望隨包裝提供專用金屬散熱片,同時盡快上架官方驅動YMTC SSD smart Tool。
最后附上主機的硬件配置。
機箱采用的是安鈦克風行者DF700 Flux,一款自帶HUB、支持360水冷和自帶五把風扇的中塔機箱,其中五把風扇里面包含了3個幻彩ARGB風扇和1個反向風扇。自帶的燈光與供電二合一的集線器,可以同時外接5個幻彩ARGB風扇,還可以直接連接主板實現燈光同步。
安鈦克目前有多款FLUX機箱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風行者DF700 Flux就是其中一款,這也是優于同類型機箱的地方。風行者DF700 Flux前頂支持雙360水冷,前方同時支持三明治水冷安裝。風行者DF700 Flux在拆裝方面比較方便,在內部的空間容量可以滿足容納下當前絕大部分顯卡、電源、風冷等,開孔數量和位置上可以滿足日常走線的需求。
CPU為銳龍7 5800X,全新的Zen3架構加持,基于7nm+工藝的銳龍5000系列 CPU 對比現有的Zen2架構產品在IPC方面提升了19%,且擁有2倍大的L3緩存。銳龍7 5800X擁有8核心和16線程,默頻3.8GHz,最高可加速至4.7GHz,支持PCIe 4.0,L2+L3總共緩存為36MB,TDP 105W。
主板為ROG Strix X570-F Gaming,規格為ATX版型,注意這款主板沒有集成無線網卡。它配備了三個全長的PCIe 4.0 x16主板插槽+兩個帶散熱片的PCIe 4.0 M.2 插槽+八個SATA 插槽+四個 DDR4 內存插槽。擴展方面,ROG Strix X570-F Gaming 配備了Supreme FX S1220 HD聲卡,同時提供了3個USB 3.1 Type-A+1個USB 3.1 Gen2 Type-C+ 4個USB 3.1 Gen1 Type-A接口。
安裝的這套內存條是宇瞻NOX暗黑女神DDR4 3600 8G*2套條,馬甲采用主流常見的無螺絲鋁合金外殼設計,整體造型簡潔美觀。宇瞻NOX暗黑女神支持與技嘉、華碩、微星和華擎四大主板廠商燈光同步,燈光帶設計和實際的燈光顯示效果較為出色,提供了終身質保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選購這套內存的玩家在軟件端看到都是三星Bdie,包括自己這一套,默認時序C18-22-22-39。
電源來自于已經成立35周年的老品牌安鈦克,安裝的這款電源是全模組、全日系電容的850W安鈦克NE850金牌,售后上提供了7年免費換新服務。
安鈦克NE850作為一款ATX標準電源,采用主流的全黑化外殼設計,搭配噴涂磨砂工藝處理,具備防滑耐磨耐臟的特性,做工上較為精細。短機身設計占用電源倉的空間更少,免去了考慮中塔機箱電源倉空間大小的麻煩,也比較有利于散熱。與同類的中高端電源一樣,安鈦克NE850設計有獨立的電源開關,位于電源交流輸出接口上方,獨立電源按鍵的設計很實用也易于操作,免去了直接拔電源線或是關閉電源插座的麻煩。
安鈦克NE850采用了主流高端電源上常見、具備同步整流技術的全橋式LLC、DC-DC架構、主動式PFC設計,在50%負載條件下可以達到93%的超白金轉換效率。安鈦克NE850支持的輸入電壓為全幅100~240V,比被動式PFC性能要好也更加節能。
安鈦克NE850底部采用了一個智能溫控靜音風扇,會根據高溫高負載的實際使用情況來自動啟動風扇,低負載低溫的狀態下電源風扇會進入停轉狀態,從而將運行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兼顧了高效散熱與低噪音的特性。
顯卡為索泰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版,它采用了三個主要風扇設計,支持智能風扇啟停技術,與大部分RTX顯卡不同,索泰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顯卡自帶了一個RGB 3D STORM背板小風扇來提升核心區域的散熱性能,設計上很有創意,除了用來提升散熱效果外,也增加了燈光顯示面積。值得一提的上,索泰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顯卡提供了兩個背板小風扇接口,所以自己有另購了一個小風扇。
散熱器為鑫谷冰封360水冷,支持intel和AMD雙平臺,即同時支持Intel LGA 115X/1700/ 2011/2011-V 3/2066(支持12代CPU)和AMD AM4/ TR4(支持AMD線程撕裂者)。鑫谷冰封360水冷冷頭正面采用玻璃面鏡設計,內置高清顯示屏,內部設計有鑫谷logo。冷頭頂部的燈光色彩清晰漂亮,燈光切換流暢自然。冷頭外殼非金屬材質而是塑料材質,冷頭一端的水冷管一端采用了L型設計,可以進行旋轉調節,同時水冷管的防漏夜設計也有效提升了使用安全。
鑫谷冰封360水冷采用紅銅底座設計,大面積設計的底座可以完整覆蓋CPU。底座表面較為平整光滑,搭配0.15毫米微距水道技術提高了與水冷液的接觸面積,進一步大幅提升了導熱效果。
鑫谷冰封360水冷冷排采用全鋁材質,做工精細,很薄的鰭片整齊且均勻分布,鰭片間隙略大,可以確保冷排更容易被風扇大面積吹到,從而有利于熱量的快速導出。FEP高分子水冷管長度為48厘米,具備柔軟耐折的特性,可以滿足全塔機箱前置、側裝或是頂部安裝需求。水冷管外部包裹一層編織網,用料扎實,防磨損防劃傷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冷液的蒸發率以及使用壽命。
廣告聲明:文中若存在對外跳轉的鏈接(涵蓋商品鏈接、超鏈接、二維碼等各類形式),其目的在于為您呈上更多與內容相關的產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別。但我們不對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煩請您謹慎參考,依據自身的需求與判斷來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