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我之前對迷你主機的性能和游戲體驗是保持懷疑的,畢竟又要靜音,又要高性能,又要全方位都能實現,真的不太可能,而迷你主機發展到現在,不僅能靜音,還能實現視頻剪輯和3D渲染,甚至還能玩不少游戲,之前我體驗了零刻GTI15 Ultra優秀的噪音控制和出色的散熱效果,這次帶大家體驗一下GTI15 Ultra的性能。
先用魯大師進行基準跑分評估。測試結果顯示,這臺設備的綜合性能得分為134萬分,其中顯卡單項15萬分,處理器表現尤為突出,達到了67萬分。從得分來看,跑分處于中高端水準。這樣的硬件配置完全能夠滿足我的日常使用需求,無論是辦公應用還是輕度游戲娛樂都游刃有余。
從CINEBENCH R23的測試中單核分數2006,多核分數16822,在迷你主機中的表現遙遙領先。
接下來用3DMark來進行測試,Time Spy Extreme測試中顯卡1785分的成績,說明它完全能夠勝任4K分辨率下的高畫質游戲需求。Fire Strike測試中8570分的顯卡成績,配合32496分的峰值性能表現,證明其在高負載場景下依然能保持穩定輸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31962分的物理計算得分,這意味著在需要處理復雜物理交互的游戲場景中,系統響應會非常流暢。Speed Way測試628分的成績雖然不算頂級,但對于支持光線追蹤的游戲來說,開啟中等特效應該能獲得不錯的幀率表現。綜合來看,這套配置完全能夠滿足我對游戲性能的期望,無論是追求高幀率的競技類游戲,還是注重畫質的3A大作,都能提供出色的體驗。
用 PCMARK 10 做了基準測試,整體表現讓我挺滿意。實測峰值在7201,足以見得哪怕是重度辦公,軟件多開,會議和剪輯等重度剪輯需求都不用擔心性能不夠。日常辦公相關的網頁瀏覽和視頻會議都在10000分左右,流暢度完全足夠。電子表格處理11653分的成績,不管是處理數據還是公式計算的速度比我之前的機器快不少,以后整理客戶資料和報價單能省下不少時間。
作為攝影師,數字內容創作的表現才是重中之重。圖片編輯接近19000分的成績讓我眼前一亮,這意味著用Photoshop處理多層設計稿時會更流暢;3D渲染10000分出頭的表現也夠用。
為了更深一步測試,把hwinfo設置自動啟動在后臺,然后工作/娛樂一天后對電腦硬件進行了詳細監測,重點關注了CPU的運行狀況。從收集到的數據來看,CPU核心的最高使用率達到了63.8%,但平均只有5.1%。線程使用率方面,峰值到過63.8%,最低時只有5.3%,大部分時間維持在17.5%的水平。整體來看CPU的負載很輕,總使用率最高才16.2%,平均更是低至5.1%。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CPU core C0駐留率,平均值只有5.9%,這意味著超過94%的時間處理器都處于節能狀態。內存控制器的負載也很輕,讀取使用率平均0.4%,寫入使用率平均2%,總使用率平均0.8%。溫度表現也不錯,雖然瞬間到過71℃,但平均溫度始終控制在60℃以下,大多數時候穩定在40-50度之間。這樣的運行狀態表明系統資源利用率合理,散熱效能十分不錯。
從烤機測試中可以得知,最高溫度69°,最低溫度43°,硬盤的溫度在44-45°左右,和之前海康測溫計測試的最高60.7度,中心溫度41.7度結果差不多。
在實際使用中,GTI15 Ultra的Core Ultra 9 285H處理器帶來的性能提升確實令人驚喜。作為一名經常需要處理修圖剪輯的攝影師。同一個機械裝配體場景,過去需要等待4分23秒的渲染時間,現在縮短到3分12秒。這意味著在項目截止日前,我可以多完成幾輪修改調整,而不用熬夜趕工。
值得一提的是,在Photoshop中處理大型設計稿時,即便同時開著十幾個Chrome標簽頁、通訊軟件和音樂播放器,系統響應依然敏捷流暢。這種可靠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對需要頻繁切換工作場景的設計師來說尤為珍貴。當然,在極端復雜的3D渲染場景下,機身會有溫熱感,但從未出現因過熱導致的性能降頻現象,穩定性值得肯定。
以上均采用迷你主機的均衡模式來測試。
首先來看看內置的Intel Arc 140T核顯表現。這款采用獨顯架構的核顯相比上一代性能提升了18.82%,配合DDR5 5600 MT/s高頻內存,在1080p分辨率下的游戲性能確實比上一代產品有明顯提升。
在《CS2》的實際對戰中,我將畫質設置為高,幀數基本維持在60fps之間。這樣的表現完全能滿足競技游戲的需求,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卡頓或幀率暴跌現象,連續玩了3場競技模式后,硬件散熱表現穩定,只不過在多人交火、煙霧彈密集的復雜場景下,幀率波動會較大一些,但也能穩定在50-60幀之間。
在測試《黑神話:悟空》時,GTI15 Ultra的表現讓我印象深刻。1080p中等畫質下,大部分日常跑路場景都能穩定在60fps左右。只有在面對多個敵人同時釋放技能的特效場面時,幀數會短暫下降到40-50fps上下,但很快就能恢復。整個游戲過程中,金箍棒揮舞時的粒子特效和場景細節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肉眼基本上很少能觀察到畫面撕裂的情況。一方面得益于黑神話良好的優化,另外一方面則是零刻GTI15 Ultra強悍的性能。
《生化危機4重置版》的表現更讓我驚喜。1080P畫質設置下,日常跑圖平均幀率能達到50-60fps,游戲過程比較流暢。在傭兵模式下村莊的光影效果和多人物出現的場景,細節都展現得比較到位,只不過在對抗多名敵人的攻擊時,幀率波動比較大,會偶爾掉幀,大多數時候在50幀左右,相比我之前用的筆記本核顯,這次的提升確實很明顯,終于能流暢體驗這款游戲了。降低一些紋理細節和特效后,整體能夠穩定在60幀左右,這個表現已經很驚喜了,可以流暢的進行這款游戲。
零刻GTI系列挺能吸引我的一點,就是它能通過拓展塢來外接顯卡提升性能。為了更好的驗證游戲效果,我連接上了微星RTX4060ti顯卡,對之前測試過的游戲進行了重新測試。首先測試的《控制Control》。現在通過搭配零刻EX Pro拓展塢外接上4060Ti顯卡后,我把畫質調到2K分辨率和高特效,幀數立刻穩定在90fps以上。最讓我意外的是開啟高精度環境光遮蔽和實時陰影后,游戲依然能保持70fps以上。看著神秘的太古屋環境,不得不驚嘆了外接顯卡玩游戲時真的爽。哪怕是面對多名敵人的圍攻,主角發動特效攻擊也照樣能穩在60幀上下,可謂是爽玩。
開啟了《CS2》時,不僅畫質可以拉滿,幀率可以上到130幀,顯示器的最高刷新率是144Hz,基本上這把穩了,在跟敵人對戰時也明顯感覺更快了,真的很適合這種FPS的游戲。
《黑神話:悟空》的對比更加明顯。之前用集顯在1080p中畫質下,第二回目的大圣殘軀戰斗時幀數會掉到50fps左右。現在4K高畫質下,同樣的戰斗場景平均75-90fps,即便最激烈的時刻也能維持在60fps。金箍棒揮舞時的粒子特效現在呈現更多,效果也更華麗,這次每一根猴毛才算是清晰可見,這才是游戲應有的樣子,不得不驚嘆黑神話的優化和建模水平,同時讓我覺得迷你主機+外接顯卡可以實現的可能性。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場景切換更順暢了。比如在《黑神話:悟空》中快速傳送時,加載時間明顯縮短,畫面卡頓也減少了。
接下來我分別嘗試了《生化危機4重置版》,幀率基本上在90-100幀率左右,并且可以開2K了,4K的話幀率下降為60幀左右,團站情況下則會掉到40幀左右,后續我則主要以2K為主。
《最后生還者重制版》在PC的配置要求挺高,在之前的核顯時日常也就在20-30幀左右,降低畫質也才50幀上下,再加上優化做的不夠好,日常推進劇情時都比較卡,關鍵是低畫質下畫面確實不夠好看。
現在通過搭配零刻EX Pro拓展塢外接上4060Ti顯卡后,我把畫質調到1080P分辨率和高特效后,可以說美國末日的奇景才算呈現眼前,那種獨特的末日美學和孤獨感才足夠完整。日常的幀率基本上穩定在55-60幀左右,在遭遇戰的時候才會在50幀左右波動,但沒太多卡頓,整個戰斗過程是順暢的,我覺得這才是游戲完美的打開方式。
當然我最推薦的一點莫過于外接顯卡剪輯4K甚至8K視頻,剪輯軟件主要吃GPU內存,因此會明顯感覺開了顯卡后剪輯多段4K素材時更流暢了,基本上沒什么卡頓,在核顯時堆3段素材時,就需要開啟代理了。
現在我可以很清楚地總結兩種模式的差異:
這種靈活的使用方式,讓GTI15 Ultra既是一臺得力的工作伙伴,又能變身成為強大的游戲設備。特別是在保持迷你機身的同時,還能通過外接顯卡獲得這樣的性能表現,確實超出了我的預期。
零刻GTI15 Ultra通過創新的雙模設計,既保留了迷你主機的便攜性,又通過外接顯卡塢獲得了接近臺式機的性能。Arc 140T核顯足以應對主流網游和輕度單機游戲,而外接獨顯則能滿足硬核玩家的需求。加上出色的散熱靜音表現,這款產品確實在性能和體積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點。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臺既小巧又強大的迷你主機,GTI15 Ultra值得考慮。它不僅是一臺性能強勁的游戲設備,更是一個可以隨需求變化而成長的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