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的方式有許多種,有人因顏值、也有人因性能,也有對于硬件黨的固執。在這個無線輕量化時代的大背景下,音頻小尾巴的風靡程度明顯要高于國磚。正是由于價格和功能性的優勢,可以讓不少有線HiFi耳機直插到手機上使用,大大提高了普及度。
相比玩EQ,入手音頻小尾巴往往優先考慮推力提升程度,加上內卷因素,廠商“不得不”拿出更加優質的更新產品來滿足燒友們,這對于初入該類產品的用戶來說得到了變相的福利。國內品牌乂度xduoo一直給我工科直男的印象,加上更垂直化推出解碼、膽機等產品,使得其推出的幾款小尾巴都得到市場不錯的反饋。我年后剛入手了乂度剛出的音頻小尾巴Link2 Bal,從命名上可以基本斷定此作為Link2基礎上進行的升級版,一躍躋身至旗艦型號,正面硬剛內卷嚴重的千元小尾巴戰場。至于表現如何,且聽我分享一波。
直男對于硬件愛好者來說是好事,但網紅時代讓顏值成為了更需要考量的因素。音頻小尾巴本身就面向不同年齡層次的用戶,雖然是網購居多,但第一眼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
乂度Link2 Bal的開箱與配置布局有原來的味兒,不過依舊可以看出努力進步的步伐。套裝版預置了兩根OTG線材與轉接頭,如已有線材,標準版單機或許是個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作為Link系列的旗艦型號,Link2 Bal同步了藍牙耳放XP-2Pro上的鋼化玻璃,加上頗為亮眼的紅點側鍵,使得整機顏值方面在同價位上很有競爭力。CNC切割、2.5D鏡面玻璃、小金標都結合了不少自家旗艦的設計元素,很明顯這次終于不再僅僅只為直男們服務了。
推力好像一直是乂度的代名詞,用小體積打敗專業播放器推力的表現是選擇這款的最大因素所在。單端125mW@32Ω已大于對絕大多數播放器的表現,平衡端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70mW@32Ω,這都都要依靠調優后LM27762芯片的幫忙。
核心DAC芯片采用兩枚CS43131,相比ES9118EC,解碼能力和信噪比提升明顯的同時,我更在意功耗方面的表現。正是因為如此,兼容性更廣的UAC1.0加入使得Link2 Bal可以在多種設備上實現性能與效果的均衡型體現。加上增益開關,想要拿下更高阻抗還是長久續航,完全就由用戶自行愛好說了算。
國磚剛出現時,分量和體積幾乎是衡量產品性能的唯一標示。到了音頻小尾巴終于打破了這一“魔咒”,架構、芯片、設計、調優都是考驗整合能力的若干個小細節。在玩過不少小尾巴后,再到現在才入手的Link2 Bal,如果你和我考慮的一樣,大推力、底子凈這兩大要素,我更加堅定了Link2 Bal確實可以成為千元以內屈指可數的必入款。
換個思維,自帶屏幕的小尾巴功能上沒有那么“純粹”,玩法多的同時也可能帶來底噪風險。乂度或許是為了保險,這樣“純粹”的理念廣泛運用于乂度的耳放產品中,我覺得這樣也是個好事,即便是內卷也不要走同一條路。
有意思的是這次Link2 Bal被官方定義為“動圈好友”,指的是低阻抗塞的靈敏度有一定的物理增益效果,特別是部分經典塞可以迸發出自身的潛力,例如IE800s、謝蘭圖等。Link2 Bal其實對于大推力有另一層理解,我在聆聽王菲《匆匆那年》時可以明顯聽出清澈人聲無污染(底噪)的感受,可以很好將歌者的情感還原歸位。這種在不丟失細節的同時,還保留可以提升人聲潤度和顆粒感,又一次加深了我對Link2 Bal拿捏動圈的印象分。
日常使用入耳塞,高增益模式我感覺基本用不到,這也讓我對于其可以拿下更高阻抗的頭戴有了一份期待。當然現在連拜亞都開始做低阻抗了,看來時代浪潮不得不跟,那么高增益可以外接到其他設備上來使用。
當下的音頻小尾巴已經非常成熟,千元PK幾千的播放器已然成為一種常態。如果對自己手上幾款塞子出聲還有一點期待,完全可以試試這種純粹的提升利器。對于學生或者初燒用戶來說,選擇音頻小尾巴還是中低端播放器,需要在內心說服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相比前端,先入個靠譜的耳機才能真正了解為何提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