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外設,大家不由的就會想到“羅技、賽睿、雷蛇”這三個品牌,而樓主個人使用且正在服役的外設當中賽睿是最多的,主要是鼠標,其次是耳機,鍵盤倒還沒有真正的擁有過,不過前幾天看到賽睿Apex 7系列游戲機械鍵盤的消息勾起了興趣,有機會好價的時候應該會入手一把,這一篇就主要分享一下手上鋼廠的外設。
在賽睿霜凍之藍很火的時候樓主還是個qiong小子,雖然心中種草但還是舍不得剁手,后來經濟條件好轉了后入手的第一件鋼廠的外設就是RIVAL 700,在16年發布的時候看到它的外型就被吸引,只是剛上市的價格覺得還是有些小貴沒有入手,后來在17年2月份的時候看到好價便不猶豫的入手了,到手鼠標的整體做工細節是很精致的,也可說RIVAL 700作為當時的旗艦級鼠標還是能看到它身上的細節設計滿滿的誠意,搭載的PMW3360引擎,在現在來說也不過時,右手人工學的設計個人也比較偏好,128mm*70mm*44mm的三圍大小對于樓主來說握感挺順手,不過這款鼠標最大的詬病就是自身的體重吧,135g的重量還是有一些偏重,在個人看來長時間使用后習慣了會好一點▼
當時這款鼠標還有一個亮眼的功能就是搭載了一塊OLED的小顯示屏,可以通過Gamesense3驅動自定義設計顯示內容,剛到手的時候還是有些新奇,使用鼠標的時間久了之后覺得這一功能有點然并卵,不過AMESENSE功能還是覺得蠻不錯的,只是支持的游戲較少▼
在RGB光污染流行的大環境下,鋼廠也不甘落后,RIVAL 700同樣也支持RGB燈光,不過發光區域僅限于滾輪和尾部的LOGO,在個人看來也完全夠了,平時使用我很多時候都是開的單色冷光系,喜歡炫酷燈光的朋友它可能會讓你失望▼
賽睿Arctis寒冰5游戲耳機是“吃雞”游戲的火熱讓我對它產生了興趣,還有個剛需就是樓主家里的電腦桌是放置在臥室的,有時候跟好基友玩游戲到深夜又不想影響家人,所以帶耳機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為什么在眾多游戲耳機當中選擇了它呢?一方面是鋼廠的塞伯利亞耳機系列的口碑是很不錯的,當初在朋友家體驗后也是被它的音效所種草,當然寒冰5延續了它的血統,另一方面在鋼廠的寒冰系列當中,5系性價比更為合適,個人覺得玩游戲還是選擇有線的更為穩定(還是因為qiong),寒冰系列在外觀設計上較前代的改觀比較大,進行了全新的外觀設計,在佩戴體驗上,鋼廠獨家的AirWeave織物加記憶海綿的材質組成的耳罩包裹感好且又有一定的透氣性能,感受好于蛋白皮材質的耳罩,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winter Night滑雪鏡頭帶的設計,久戴沒有那種壓頭的感覺▼
寒冰5游戲耳機的單元音效比較均衡,解析力很好,聲場不錯,定位跟聽音辨位不成問題,能幫助迅速辨別方向,通電后LOGO和外圈配合Engine3驅動可以實現1680萬RGB炫酷的顏色▼
在18年3月份的時候又種草了鋼廠的鼠標新貴Rival 310,作為300的升級版,又以不錯的顏值和性能吸引了我,88.3g的輕質也是我對它感興趣的一方面,同樣采用了右手人工學的設計,實際游戲體驗中,Rival310相對于現役的700來說手感要明顯偏輕,Rival310鼠標搭載的TureMove3傳感器可以在CPI:100-3500的范圍內實現1:1的追蹤比率,在快速移動鼠標中不會出現抖動和跳動的情況▼
跟Rival700對比,動外觀上來說兩者很相似,因為質地的因數,310手感輕巧一些,在握感方面倒也沒有明顯的差別,燈光系統看起700,就只有LOGO和滾輪可以調節▼
鋼廠的Rival 600,18年的鼠標真旗艦,雖說型號定位比老大哥700要低,不過從外觀和性能跟以往的Rival系列都有明顯的改觀,個人更偏好600系列更具科技感的外觀設計, 同樣是右手人工學設計,搭載的引擎是TureMove3+(基于PMW3360方案,與Pixart合作獨家定制的3360),可以實現最多3500CPI的無抖動追蹤,1:1像素追蹤,同時引擎上方的是距離傳感器,可以防止在使用鼠標時做出抬起、落下的動作干擾▼
鼠標的兩側翼采用磁吸式的設計,可以裝卸配重塊,不過個人覺得不加配重手感剛剛好▼
與老大哥700對比一下,700更為穩重,600更為前衛,體型上兩者都差不太多,個人更為喜歡600的握感▼
600這次在光污染方面的功力有所提高,鼠標的發光位置除了滾輪和LOGO有燈光設計之外,鼠標上蓋中間設計有八字發光帶,支持RGB1680萬色,還支持三段式設置不同的色彩,這一波玩燈玩得是真6▼
綜上就是個人對于鋼廠外設體驗的分享。
謝謝觀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