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FPS類游戲里,HyperX的電競耳機可以說是好評度最多的。當然它并不是萬能的,并不一定能全面駕馭CSGO、吃雞、APEX英雄三大主流FPS游戲,但很多時候在某個游戲里,總有一款HyperX耳機就是王者版的存在。
今天給各位分享一下HyperX中低檔的純有線電競耳機颶風3代,因為我已經把游戲卸載的只剩CSGO,所以沒法給予它更全面的評價,但你若是CSGO玩家,那在選擇游戲耳機的時候完全可以參照我的個人體驗。
▲颶風3代外觀展示,后蓋顏色其實還有紅黑配色,比這種黑白配色稍微好看點。盡管如此,我個人對颶風3代的造型并不感冒,除了耳機線不支持拆卸,它的耳罩偏厚,像小饅頭。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的更清楚,本身耳罩外殼偏厚,再加上厚實的耳罩墊,這顏值在HyperX里算是最低的了。
但有一說一的是颶風3代的佩戴比看上去好很多,只要頭顱不是特別的大,它不夾耳,也不壓頭。我看了下購買評價里有說戴眼鏡亦有不錯體驗的,如果真的如此,那這就叫機不可貌相。
▲因為是純有線耳機,HyperX颶風3代的機身按鈕很少,左邊僅有一枚麥克風靜音按鈕,注意其麥克風是可以隨意插拔的;右邊則只有一個調音量的滾輪,有一定阻尼,但無刻度感,調節還挺敏感。
▲記憶海綿加人造皮革的耳罩墊,異常柔軟。這里注意官方標配里是皮質耳罩墊,夏天是容易悶耳朵的,有的店鋪會送尼龍的,尼龍的相對要好很多。
▲拆掉耳罩墊后的喇叭單元,做工挺不錯,沒啥毛刺或者螺絲生銹的現象。關于這款颶風3代的第一個賣點恐怕就是HyperX工程師親自調試校對,咱們在聲音那一塊再說。
▲來個側面效果圖,除了耳罩外殼給人憨厚的感覺,它的Y字形連軸也顯的粗獷和扎實,看了下官方參數顯示其實際重量(含麥克風)為320克,其實不算重哈。
▲金屬連軸內側展示,上面有刻度,不過不需要你刻意的拉伸,使用時直接往頭上套,它會自動調節到合適的位置。
▲上圖是延長線,和主線一樣是尼龍編織線,黑色像U盤一樣的一端有個3.5mm的音頻輸入孔(耳機本身自帶的線大概一米二長,插頭為3.5mm的插頭),另一端是TypeC的插頭,然后配備了一個TypeC轉USB的插頭。
這是颶風3代的第二個特點,雖然是純有線的,但是它可以兼容PC/PS4/PS5/Xbox、Switch等多種平臺,它的每個配件上都有HyperX的LOGO也令我滿意,那樣不會輕易搞混或者遺失了。
▲在分享個人體驗前還是簡單說一下它的驅動,注意是支持NGENUITY的。如果第一次使用時發現驅動里的DTSX音效無法打開,那就重啟電腦。
驅動如上圖,除了主音量調節,還有麥克風音量調節,很簡單,但是有個不足之處就是打開DTS音效需要在驅動里打開,為這個操作下個驅動有點劃不來。
▲實際體驗部分
和很多玩電競耳機的博主不同,個人也玩HiFi耳機,所以每次在體驗一款電競游戲耳機的時候也會用它聽一下音樂或者看一下電影。這種做法不僅對其聲音有一個更全面的看法,同時可以看看這副電競耳機是否有更廣泛的使用場景。
HyperX颶風3代的解析力其實放在HiFi耳機的水準并不出眾,盡管它的音色是偏亮麗且有不錯的飽滿程度。除此之外,它的低頻量感很不錯,中低頻的層次也不錯,小白用來聽歌是沒問題的;如果用來追劇還會覺得立體聲比較明顯,沒錯,其聲場還挺開闊,而且是縱深感更明顯。
▲因為它的聲音屬性,颶風3代在CSGO里擁有鮮明的特點,聲場大,聽聲辨位的指向性更遠;層次感出色,不同武器射擊的聲音區別明顯,可方便用戶在游戲中的運籌帷幄;最特別的還是其音色,盡管其低頻量感大,但不轟頭,包括腳步聲也是那種硬邦邦的,這樣可以讓用戶可以玩的更久。
在開啟DTS環繞后,立體感是明顯增加的,音色卻沒有因為立體感更強而變得生硬,音色比開啟之前還要柔和一些,換句話說它并非是通過加強增益提升解析,而是實打實的虛擬聲道。
麥克風反面,這次颶風3代搭載的是一枚升級后的麥克風,除了拾音清晰,還配有自動降噪效果。個人測試時特意在1.5米開外對著麥克風打開落地扇,游戲那端的老鐵表示風扇的聲音很微弱,而且也沒有因為有風而產生嘯叫。
▲整體總結部分
盡管一款耳機反復升級整了3代多少有炒現飯的嫌疑,但縱觀HyperX的耳機型號,其實它的每個系列都有對應的市場,主要還是以價格和功能進行區分。
像這款颶風3代它就是適合預算有限且更相信有線的老鐵,而且如果你的設備多,愛好也多,那它的性價比就很高了。
畢竟一機多用還好用是很難得的,唯一的缺點則是這種封閉式大耳在夏天使用還是有時間限制的,這樣也好,玩游戲還是要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