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早說過,早前NAS產品有意或無意營造的使用難度,是需要用戶付出極高時間與精力作為入門成本,不適合普通用戶。
換個方式說,傳統NAS需要花時間進去學習,才擁有了一項“技術”!但是這個“技術”,它是被人有意/無意制造出來的,對普通用戶來說依舊是難用、不好用,所謂的好用都只是習慣下的一廂情愿。
而極空間NAS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壁壘,讓普通用戶簡單輕松就可以使用NAS產品。
而更人意外的事,極空間居然與雷鳥電視開啟了深度融合合作,把NAS與電視拉在了一起,這努力把NAS加上家電屬性的行為,實在讓人很好奇。
一邊是努力朝著易用化的NAS產品,一個是備受玩家喜愛、努力做業界最佳質價比電視的雷鳥,這兩個品來的聯動,會是怎樣的結果?
今天借著剛拿到全新的極空間Z4 Pro,講一下我的體驗。
(本文說的NAS,指的是家庭網絡存儲器,大家可以理解為一個裝有硬盤、帶有系統的小型服務器。)
嘿~大家好呀~我是飛帆飛帆~
我相信沒有完美的產品,它最少有1個維度會讓用戶覺得是缺點,如何把產品真實的優缺點展示給大家,確定它是否適合你,是我分享的目的。
每一個產品的內容,努力保證體驗真實、客觀是我的基本原則,希望大家共同監督!
NAS對普通用戶最實用的功能,就是打造私人的影音庫。
許多人電腦都有一個文件夾放電影與電視劇,windows11打開它是下圖這樣的。
在沒有接觸極空間之前,沒有人覺得有問題。
但如果使用極空間NAS來存儲影片,它的影音文件夾,可以是上圖這樣子的。
有沒有打開騰訊視頻電影版塊的感覺?
比如《偷天陷阱》這部影片,它在win11上這樣顯示,可以通過文字解讀以下信息:MKV格式、年份1999、分辨率2160P(4K)、編碼H265,就無了。
而通過極空間的影音庫,系統自動在網上搜索、下載如上圖包括的信息,這是完全不需要用戶進行操作的。
你就說智能不智能?強不強大?
如果下載的影片沒有內嵌字幕,日常找字幕都是很麻煩的事,而極空間的播放器內置了字幕搜索功能,非常方便。
除了提供基礎的聲道、音軌等調節外,極空間的播放器還支持杜比解碼、畫面調節等高階功能,應有盡有,用戶操作起來毫無難度。
要實現這一切,買了極空間后,用戶需要做啥呢?
把原來放在電腦硬盤上的視頻,上傳到極空間里面,然后打開極空間上軟件中的極影音,剩下交給極空間完成就可以了!是不是很簡單!
有別于傳統電腦的影片只能在電腦顯示器上觀看的單一性不同。
極空間上的電影,只要用戶安裝了極空間APP并且有網絡,就可以在多個設備上觀看,甚至都不用跟極空間在一個網絡內。
通過NAS電影庫我們可以看各種高碼率、真4K分辨率、高畫質的影片內容。這種享受,不是愛優騰一類壓縮過度的4K畫質可以比的。而呈現這樣畫面的電視,也應該是一臺優秀的產品才可以。
我這臺雷鳥鶴6在應付高清視頻、藍光原盤的時候游刃有余,首先160個分區控光,800nits的峰值亮度(85寸是286分區與1200nits峰值亮度),完全滿足藍光電影中各種明暗起伏、高亮天空與夜間內容的表現需求,在暗的時候能暗下去,亮的時候能亮起來。
使用的MT9653旗艦機芯,4G+64GB內存,這是目前市面目前最強的電視芯片了,支持WiFi6高速網絡,速度能達到700-900bps,NAS傳輸8K的高碼率視頻都不是問題。還支持USB3.0。
就算是目前對電視要求極為苛刻的PS5也不在話下,別去迷信什么游戲機+電視的大法全家桶,一套下來一萬出頭真的太貴了,我這臺才四千出頭拿下的,同樣很好的支持4K120Hz的游戲,支持HDR輸出、VRR與ALLM功能,是一臺完全適配PS5的電視,也被游戲愛好者稱為大法平替,加PS5一套下來也就大幾千拿下了,省了好幾千呢,性能卻完全沒有打折啊。
而且鶴6搭配高達50W功率2.1音箱啊!功率夠還帶低音炮,家人朋友一起玩游戲機的時候真很容易嗨起來!就算是一個人玩也有絕對的氛圍感。
而雷鳥2023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靈控桌面,它能自由的按個人喜好設置桌面模塊與里面的內容,比如可以專門有父母模塊、兒童模塊這樣按人劃分的,也可以有電影模塊、綜藝模塊這樣按類別劃分的。
以前的瀑布流除了比較混亂外,每個模塊內容都是廠家設定好的,尤其是首頁幾乎都是推薦的廣告,這一點我很不喜歡。
你可以把靈控桌面當成我們現在的手機桌面,左右切換是不同的模塊,具體模塊放啥由用戶自定義,這就減少了用戶面對繁瑣界面尋找的時間,快速切換到自己的模塊就可以快速觀看電視了。
敲重點的是,靈控桌面極其自由的定制性,正是它與極空間NAS深度融合的關鍵。
NAS與電視融合,有啥作用?
我舉個栗子,昨天看極空間影音庫上面的變形金到一半停止了,第二天要再次觀看的話步驟有幾個,操作流程如上,具體操作展示如下圖。
這個流程,大家似乎都覺得正常。
而雷鳥與極空間深入融合后,可以在極空間電影的影片詳情頁選擇添加到桌面。
隨后在雷鳥的靈控桌面上就可以看到變形金剛的圖標。
下次再看就可以桌面選擇卡片直接進入了!無論連續劇還是看電影,都可以用這個方式進行。
對數碼產品操作完全不熟悉的父母,也可以用這個方式給他們提供方便。
同樣的,極相冊與極音樂,也能直接從雷鳥電視的桌面卡片直接進入,讓極空間的多種功能就像電視自帶的一樣,很方便。
而且如果對極空間內置的播放器覺得不熟悉,極空間提供了切換電視自帶播放器的功能。
極空間也專門給TV端做了智能海報墻,讓影音庫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了,而這些,也都是不需要用戶操作,系統自動完成的。
極空間利用AI分析與信息搜刮功能,為影片增加各種關鍵信息,如年份、國籍、類型等,可以讓電視用戶一目了然,實現輕松的篩選影片,非常方便。
與電視的融合會讓部分用戶擔心內容安全管理的問題,比如一些學習資料不希望小孩/老人看到,極空間也想到了這一點,在手機或是電腦端,可以選擇內容在電視端展示與否,讓大家的學習資料只能一個人認真學習,很棒哦。
從目前的融合方向來看,極空間可以成為雷鳥電視上面的“愛優騰”,進一步加強極空間的實用性與易用性,畢竟電視端還要考慮老人、孩子與女生使用,很好奇后續還能帶來怎樣更深入的融合。
把上一部的手機的照片存在各種網絡云盤上,大家以前都是這么操作的。
后來越來越多的泄漏、網盤關閉把大家給整怕了。
目前都在用的X度網盤,不是年費會員的,速度簡直慢到崩潰。
于是我開始用極空間來做照片備份工具,順帶也兼顧了給手機擴容的功能。
這就說到極空間的兩大功能:手機相冊備份與相冊。
先說手機相冊備份。
手機上打開極空間APP,手機備份--相冊自動備份--開啟就行。注意設置一下備份時機是否要求wifi環境。設置完畢后,手機就會定時上傳照片進行備份了,手機遇到啥意外也不用擔心照片找不回來了。
iPhone的實況照片也是可以成功備份的哦,果粉放心。
極相冊中可以查看到自己備份過的照片,用起來跟手機上的相冊沒啥差別。
在備份功能的支持下,手機里的照片就可以定期清理,保持整潔,讓我們可以買128G/256G的手機,就完全夠用!
接著說手機相冊。
NAS上的相冊可以在手機、電腦、與顯示上觀看,只要有網絡就行~非常方便。
但實際使用起來很容易社死。
各種工作截圖、跟女票的鬼臉合照、自拍照等等,這都不合適啊。
極空間也是針對這些問題,在這塊分得很細,這里我們從上圖的三塊來逐一講解:
頂部的圖庫紅框,我們可以理解為未做分類的照片庫,里面有極空間中存儲的所有照片;
中間的相冊紅框,則是我們給不同的照片分配不同的定義,比如A照片,我們可以給他定義家庭+寶寶,他就可以在兩個相冊里面出現,便于用戶分類進行分享。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選擇性的公布有限的照片。
最下的AI紅框,則是通過AI功能做一些識別,比如按足跡的、按肖像的、按自拍的,方便照片量龐大的用戶使用。
整個網絡相冊,是考慮到了用戶手機備份、照片存儲、照片分享等三大日常使用需求,充滿細節,又簡單好用。
Z4 Pro共有標準版與性能版兩款。
底部的M.2盤位與內存
接口上都是4個SATA+2個M.2,與Z4S沒差別。
標準版采用intel的N95處理器+8G的DDR5內存,性能略強于上Z4S旗艦版,具體看上圖,屬于性能小提升;
性能版采用intel的i3 N305處理器+16G的DDR5內存,性能要大大強于Z4S旗艦版(提升如上圖),也比標準版的N95也要強上不少;
性能版的三星16G DDR5內存
如果只是用來做影音庫、網絡相冊、存儲文件用,并在意預算的,Z4 Pro標準版2599元的價格真的不要太香,因為它就跟Z4S在售時候的價格差100元。
如果在上述標準上,還要玩虛擬機、Docker等,又或者你就想一步到位,就想買旗艦的,3599元的性能版也沒多貴,這價格放到友商那邊也就是個中端四盤位的價格。
性能上的提升是進一步加強了極空間的使用體驗,但不一定每個用戶都有那么明顯的感知。
而內部結構的改變,就真的是讓用戶感知明顯了,比如減震架構上的改變,就是感知明顯的大改善。
Z4S如果放在桌面或是木質隔板上,當機械硬盤讀寫時候,會有比較大的震動與噪音,這個體驗在晚上安靜時是有點煩人的。
新Z4 Pro在硬盤籠子與機身中間增加了軟膠墊進行連接,在六面的直角上多處使用硅膠條、硅膠墊進行隔離處理,直接把震動傳遞降到了最低點。
可以說是把Z4S最大的短板改進了。
此外有雙風扇*(背后底部各一)+防塵罩子,雙網線口、HDMI輸出、USB接口、sSATA接口、硬盤籠子可更加方便新手使用等,細節改善還是挺多的。
整體來說,這是目前硬件性能最強、系統易用性最好、使用舒適性極高的NAS。第一次買NAS完全可以考慮從Z4Pro標準版入手。熟悉的、不差預算的用戶可以直接上Z4Pro性能版。原有Z4S的用戶,如果存放位置共振大、對噪音特別敏感的,也建議直接更換,但如果沒有這個困擾以及性能沒覺得不夠的,就沒必要了。
NAS使用的硬盤與普通電腦雖然都是3.5寸的機械硬盤,但并不是完全一樣的,這里以我自用的希捷酷狼NAS硬盤為例。
首先,酷狼是采用CMR傳統磁記錄技術,而不是個人電腦上比較常見的疊瓦技術,這就保證了它7*24小時的工作特性以及滿足了多用戶同時讀寫的需求。
其次酷狼4T及以上容量的產品是內置旋轉振動傳感器的,可以讓產品在多硬盤的NAS中保持高性能運行。
此外,希捷酷狼內置的酷狼健康管理軟件IHM(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在NAS產品支持的情況下,具有預防外部干擾硬盤健康、主動干預進行數據備份和恢復等功能,能大幅提高NAS使用的可靠性。
還有一個就是希捷的AGILEARRAY技術了,他能在NAS的多硬盤環境中優化RAID,實現雙面平衡,給NAS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與系統可擴展性。
這些內容都是普通PC硬盤用不到的技術,也因此NAS硬盤相對會比較貴一些。
我這次選用了4個4TB的酷狼,4TB的酷狼是256MB緩存、5400轉的產品,對普通用戶來說完全夠用!而且希捷也為酷狼提供3年的質保,并提供三年內1次免費的原廠數據恢復服務。
希望大家選硬盤的時候不要選錯哦!
目前極空間與雷鳥的融合,是NAS朝家電擴展、電視朝更豐富應用很好的一種體現,實際使用也讓人印象深刻,同時這兩個產品組合在一起,應該是組建起來最簡單的家庭影院系統了。
而且極空間看似只是跟雷鳥聯手,但雷鳥是TCL親兒子,硬件軟件與TCL都是同廠同源的,這意思大家也都懂了吧?
很好奇雷鳥與極空間再往下還有哪一些動作,能讓產品更加的易用。
關于Z4Pro的升級,雖然外觀沒啥變化,看似是一個小改款,但內部結構上極大的改變,有效的改善了短板;
而在性能上,性能版上了i3 N305也是把NAS的硬件天花板標準再次拉高;
新發布的Z423更是直接用了筆移動處理器的銳龍7 5825U,已經把NAS往桌面微型電腦方向走了,硬件上極空間真的有點剛啊!讓那些習慣擠牙膏的老NAS品牌臉怎么放哦。
行文的同時,雷鳥鶴7 24款的發布會也恰好開完了,更多分區~更高的亮度~也很值得作為家庭影院的參考哦!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