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使用的主板大都是旗艦級主板,價格都比較高,最近身邊有朋友想要組一臺價格便宜的主機,想要選一塊堪用的主板,要求就是要兼容酷睿11代處理器,帶寬要支持PCIe4.0。當我詢問價格的時候,給到的答復是千元以內,最好能控制在500元左右。這一些就PASS掉很多的版型,最后把目光放在H510主板上。
作為入門芯片組的H510主板現在也開始鋪貨了,PCIe4.0的加入使得性價比爆增,最終選擇的是「梅捷狂龍H510M」主板,500元之內的價格,用料算是同價位里最扎實的,尤其在散熱部分給到不小的驚喜。
一起來看看這么一塊不到500元的入門級主板搭配酷睿11代處理器表現到底怎么樣,以及如何搭配一套高性價比辦公游戲通吃的主機。
作為一塊入門級產品,梅捷H510M的包裝非常與眾不同,右上角赫然標有11代酷睿處理器的標簽。在包裝正面也有花體字寫著「Since 1985」的字樣,梅捷SOYO這個品牌應該可以喚起不少老DIY玩家的回憶,新玩家可能會對這個老品牌比較陌生。
包裝風格確實在現在DIY配件環境下非常特別,字體和設計的選擇都獨樹一幟。左下角盾牌形狀的LOGO中寫著3年質保的標簽,下面一行小字更是清晰寫明“個人送保僅支持中國大陸用戶”的字樣,點個贊。
梅捷H510M采用ITX版型,第一眼可以看到主板上的覆蓋式散熱鎧甲,可以保證主板散熱。這種第一眼的即視感在過去H410板型上幾乎沒有見過,就算是現在市售的H510主板上也非常少見。
鏤空的散熱鎧甲,有導熱貼和合金供電散熱模組的配置。主板用料算是同價位里面最扎實的,與旗艦級別主板比肯定不公平,同價位相比做工算是非常精細的了。
在供電上,CPU供電接口是8PIN,供電規格為7+2相強化供電,上橋下橋均有2顆mos,這樣設計可以改善主板電壓的穩定。并且在mos上有散熱模組,目前在H510主板上配備mos散熱的非常罕見,這種小細節其實非常重要,梅捷還是比較舍得用料。
相比同價位的H510板型,梅捷H510M的供電要多一些,處理器接口采用LGA1200。按照梅捷H510M的供電配置,小超頻使用10代或者11代i3、i5處理器都沒有問題,有更高超頻需求的話還是考慮其他主板芯片組吧。
在主板上還加入了水冷CPU風扇接針,支持2A供電,現在也可以在入門主板上使用水冷了。散熱風扇接口總共有4個,相較于同價位入門級主板來說,可玩性有一定提高。
梅捷H510M只有2根內存插槽,不過好在全面支持DDR4,并且支持雙通道和XMP自動超頻,也算是ITX板型的標配。
在擴展接口方面,梅捷H510M提供了1個M.2固態接口,對于想要使用兩根M.2固態的人來說確實是一個遺憾。不過根據梅捷H510M的定位來看,更具性價比的SATA固態或者大容量機械硬盤才是更多玩家的選擇,梅捷H510M提供了3個原生SATA擴展接口,足夠使用。
這一次顯卡接口升級支持PCIe4.0,也算是應了現在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顯卡火爆的情況,在入門級顯卡上也能充分發揮性能,體現出帶寬的優勢。
最后就是接口方面,梅捷H510M有2個USB3.0和4個USB2.0接口,算是入門主板的標配,視頻接口除了HDMI外還留了一個DVI接口,不過千兆網口并沒有縮水,在主流高端主板消失依舊的PS/2接口也在梅捷H510M可以看到。接口擴展上并沒有什么亮點,屬于夠用的級別。
接下來就開始進行裝機測試,CPU使用的是剛入手的i7-11700K,直接上高端處理器看看能不能釋放全部性能。i7-11700K采用8核心16線程的配置,最后一代14nm的驕傲。
內存使用金士頓駭客神條的Fury雷電系列,兩條16GB的DDR4 3733MHz組32GB雙通道。梅捷H510M支持XMP,金士頓的內存對于雙平臺支持都比較完善,可以支持自動XMP超頻。
機箱選擇了鑫谷開元T1,支持到E-ATX主板+3風扇長顯卡的規格,內部空間非常充裕,使用梅捷H510M這樣的ITX主板綽綽有余。原生支持360水冷,如果有420規格水冷的話,也可以前置安裝,大就完事了,誰能不喜歡?
側透的面板放在桌面上也非常好看,在裝入360水冷后,依舊顯得非常空,別的不說,至少這個機箱內的散熱心里有底。對于升級了RTX30系列顯卡的人來說,換一款大機箱似乎已經成了標配,加大加厚的顯卡加上非常大的散熱壓力,小機箱已經越來越不夠用了。
散熱方面依舊使用的是超頻三GI-CX360水冷,既然梅捷H510M支持水冷,咱們就一定要使用水冷看看效果如何。
超頻三GI-CX360水冷頭的頂蓋設計也非常漂亮,直接看上機效果,窄邊框的設計搭配1680萬色的ARGB還是非常精致的,水冷頭頂蓋的LOGO設計也一點不拉跨,上機效果非常滿意,值得一提的是,水冷頭的LOGO可以旋轉,這對于忍受不了LOGO是歪著的強迫癥患者絕對是福音。
所有燈光效果都可以進行同步,整個機箱內的RGB相得益彰。風量、轉速和噪音之間的權衡也非常不錯。軸承是液壓軸承,轉速可以在1000-2000RPM,支持轉速的自適應功能。如果散熱壓力不大,水冷基本沒有聲音。就算是滿負荷運行,超頻三GI-CX360水冷也沒有任何壓力。
電源使用了安鈦克HCG850,這是安鈦克的高端電源系列,850W的功率可以滿足整個主機的運作,安裝的時候找準角度就可以輕松裝入,全模組電源走線也比較容易,背面除了獨立開關外,還有Hybrid Mode功能,可以在低負載的情況下更加靜音。搭配使用了靜音風扇,通過溫度智能調節停轉、安靜以及強勁三個模式。
安鈦克HCG850的體積在同功率電源里算是非常小巧的,但是轉換效率非常高,使用的DC to DC的電路架構,采用了100%日系電容,用料非常扎實。工作溫度相比其他電源也更高,一般的電源工作溫度在40℃左右,安鈦克HCG850可以在50℃左右的溫度下正常工作。
顯卡使用的是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60 Ti Vulcan OC,算是一款性能強勁的“甜品卡”。外觀棱角分明,凌厲的棱角搭配克制的RGB,外觀簡潔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側面的屏幕可以自定義顯示內容。
性能方面也足夠驚人,尤其在PCIe4.0的支持下,性能可以獲得完全釋放,加之優秀的散熱,高負載下運行非常穩定。
使用的是酷睿11代高端CPU,照例也跑了一下R23,在i7-10700K的默認頻率下,單核跑分為1596,多核分數為15094。
這個分數屬于這顆CPU的正常性能,因為梅捷H510M在供電規格上夠足,所以可以完全發揮這顆CPU的性能。
我們確實不能對一塊500塊的入門級主板要求太高,不過梅捷H510M在用料上確實有太多驚喜,無論是散熱規格還是供電規格都完全夠用。基本上購買這類主板的玩家就如我的那位朋友一樣,功能配置不需要太強,但一定要夠用。
對比同價位的H510主板,梅捷H510M在用料和做工上已經做到極致,哪怕搭配i7-11700K和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顯卡也完全可以發揮性能。由于PCIe 4.0的加入,現在入門級主板的性價比攀升,如梅捷H510M這類ITX小板搭配做一些小鋼炮也完全不成問題。比較推薦預算有限或者想攢一套小主機作為副機的用戶,至于有更高性能要求(如超頻等需求),還是看看其他旗艦板型比較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