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難一直是新能源用戶的痛點,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初期,整個新能源車都面臨著三大難題:沒有充電技術,沒有充電基礎設施,沒有充電標準,這讓整個行業都處于無序的困境。
為了破解這一困境,也為了讓用戶能享受到充電體驗的躍升,比亞迪以此為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的重點領域,率先實現充電技術從0到1的突破。作為首批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標準的起草單位,比亞迪在車端和樁端都自研家用和公共領域的交、直流充電技術,并為國標交、直流充電標準提供了參考范本。比亞迪用五大首創技術解決充電難題,讓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技術有了“根”。
痛點1:早期電動車充電效率低,體驗差
比亞迪全球首創800V高電壓平臺和升壓充電技術
高壓車型可以大幅提升電動車充電功率毋庸置疑,但在新能源汽車普及初期,國內95%都是500V以下的低壓樁,與高壓車型充電不兼容,影響了充電效率。為解決這個難題,比亞迪在2015年全球首創升壓充電技術,搭載在秦EV(2015款)、唐DM(2015款)等車型上,徹底實現車樁兼容,全面適配所有直流充電樁。
這一技術的推出屬于領先行業的重大突破!800V高壓系統相較于傳統的400V或更低電壓系統,可以實現更快的充電速度。這意味著對于電動車用戶而言,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充電,大大提高了使用便捷性。同時,高電壓平臺在傳輸相同功率時,電流較低,也可以有效減少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提高整個系統的能效。此外,由于電流較低,800V系統可以使用較細的電纜,有助于減輕車輛重量,進一步提高能效和性能。
比亞迪在2015年即推出800V高壓平臺,反映出其在電動車核心技術研發方面的前瞻性和創新能力。這不僅對比亞迪自身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也對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標準提升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此后如保時捷等汽車品牌同樣開始研發和采用高電壓平臺,充分表明這一技術方向被業界廣泛認可。
比亞迪800V高電壓平臺超前了行業2-3代,可以實現百公里加速快至4秒級,純電續航里程450km、快充功率提升至60kW等效果,全方面提升了用戶的體驗。也讓行業競相進入800V高電壓平臺賽道。
用戶痛點2:快充樁充得不夠快?
比亞迪全球首創乘用車雙槍超充技術,讓公共快充樁秒變超充樁
充電時長同樣是車主們關注的問題。
時下我國的快充樁普及很廣,但超充樁極為稀缺,公共超充樁更是只有2%,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新能源車用戶的使用需求。
比亞迪充分考慮到國情現狀,全球首創了乘用車雙槍超充技術。這一技術的核心在于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百萬公共充電樁資源,特別是那些電流小于300A的充電樁,采用雙槍并聯充電,即一輛車同時連接兩個充電樁進行充電的方式,讓公共快充樁秒變超充樁,顯著提高了充電速度。像是騰勢N7,它使用雙槍超充后最大功率可達230kW,在公共快充樁上15分鐘就能充電350公里。
同時比亞迪對于安全也非常重視,它全球首創了復合直冷技術,通過電池上下兩面均鋪直冷板、使用2套冷媒獨立控制系統以及補償式流道設計,讓電池的冷卻面積提升了100%,換熱能力提升85%以上,超充也能安全又快捷。
值得一提的是,雙槍超充技術能夠在不需要大規模升級現有充電基礎設施的情況下,就提供更快的充電服務,是適應國情的最優解。
雙槍超充技術同樣是比亞迪針對當前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提出的一種創新適應策略。它除了提升比亞迪電動車的競爭力外,更是為整個行業提高充電效率和便利性提供了參考方案。
用戶痛點3:北方冬季充電效率大打折扣
比亞迪全球首創全場景智能脈沖自加熱技術,北方極寒也能快充
每到冬季,北方的新能源車都會在極寒天氣下遇到充電效率慢的問題。
比亞迪全球首創全場景智能脈沖自加熱技術,就是專為應對電動汽車在低溫環境下充電效率問題的一項創新解決方案。
它采用智能控制系統,可以根據環境溫度和電池狀況,自動調節加熱強度和時間,確保電池在最佳溫度下充電。該技術適用于各種低溫環境,無論是溫和的低溫還是極端的寒冷條件。
同樣是以騰勢N7為例,在-30℃極寒條件下,全場景智能脈沖自加熱技術讓電池加熱速率相較于傳統方案提升了230%,電池滿充時間降低30%。不僅可以在充電時自加熱,在駐車與行車狀態下,都能智能啟動自加熱技術,保障極低溫整車性能。冷車快充,大大提升了電動汽車在寒冷地區的實用性和用戶體驗。
構建更符合當下國情的充電技術體系,不斷升級用戶的全場景充電體驗
比亞迪通過整合800V高壓平臺、升壓技術、雙槍充電和自加熱系統等技術,構建了一個全方位、創新性、更符合當下國情的的充電技術體系。
這種全能充電體系將有利于提高電動汽車的充電效率,增強用戶體驗,并可能推動整個行業朝著更高效的充電技術發展。利用這些創新技術,比亞迪不僅提高了其產品的競爭力,更是引領整個電動汽車行業朝著更高效、更環保的方向發展。
電動汽車,你看好比亞迪嗎?
評論區留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