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有位廈門的朋友力邀我參加安踏的廈馬活動,正巧我還沒體驗過安踏的跑鞋科技,C202 在我朋友圈頻頻刷屏,且口碑不錯,就答應了。考慮到C202偏競速,朋友說全馬完賽成績4小時以外的不太適合它,我便選擇了這款C100跑鞋。12月20日,收到了它,一共跑了80+公里,2次10K,1次15K,1次全馬。下面分享一下這款C100的評測吧。限于水平,不專業的地方還望各位海涵,以后再根據評論意見改進。
這次到手時比較激動,開箱過程沒怎么拍,所以……
▼打開鞋盒,藍白的C100出現在眼前。這次安踏還發了一雙跑步襪子,一起合影吧。盒子很漂亮,不是常見的那種瓦楞紙,有點精致的感覺。分隔鞋子的紙也相當精美,各種花紋,我挺喜歡的。
▼取出鞋子,看下全貌吧。不得不說,這雙C100真的很漂亮。燈光下鞋帶和鞋舌部位的光澤很漂亮。鞋面不像是傳統的工程網面,摸著挺光滑,也不太厚,這讓我對它的透氣性多了幾分信心。鞋墊很有心的印刷著安踏兩字。鞋帶似乎過于光滑了,我有點擔心會不會容易散開,畢竟,上一代C202就有這個問題過。
▼再來看幾張特寫吧。后跟比較軟,似乎不是常見的TPU硬質支架,外邊摸上去有點像PU皮質的感覺,沒有夜光設計,有點小遺憾。
▼內側來一張,可以看出中底還是很厚的,白色的大概是安踏的A-flash foam材質?比EVA應該是要輕的,因為鞋重感覺比我目前手里的大多數跑鞋都輕。鞋面的深藍天藍漸變色我很喜歡。
▼外側來一張,中底的花紋這邊是凹下的,內側則是凸起,不太懂這種花紋的設計目的……
▼正前方來一張,鞋面好像透氣孔不少?鞋舌也是?透氣性看上去應該會很不錯的樣子。
▼再看鞋底,黑色的應該是耐磨橡膠,不太厚的樣子,花紋增強抓地力。后跟的這塊藍色橡膠應該只是顏色不同?足弓部位有一塊TPU板起到抗扭轉的作用吧。總的來說,這大底設計中規中矩,我覺得還挺好看的。
▼鞋舌特寫,上面印著型號 anta challenge 100,真的越看越好看啊。
▼掀起鞋舌,欸,這個箭頭是啥意思啊,不太懂呢,不過看上去有點尖銳,莫非是速度感的標志?
▼鞋墊挺有意思,讓人想起中國傳統的水墨畫。
▼看內部做工,針線整齊的很,沒什么瑕疵來著。
▼來看下鞋重,左275右276(帶標簽)?這重量我很滿意,在我目前穿過的16雙跑鞋里算是第四輕的了,難怪之前老覺得輕呢。兩只鞋重量差異這么小,做工很棒啊(我其他鞋左右差距一般都有5克了)。
好了,外觀展示完畢,再好看的鞋子,也得上腳跑一跑才知道到底好不好,對不對?下面就進行實戰評測了。
▼上腳前,我有點擔心尺碼會不會偏大,因為從前穿安踏家的運動休閑鞋我一般是41,而近幾年穿的跑鞋沒有安踏的,基本都是42碼。這一次,我其實有點想繼續41,但害怕尺碼偏小所以還是42,畢竟稍微大點還能用調節鞋帶的方式解決,小了那就穿不上了……還好實際上腳感覺還是很合適的,比預期的要舒服。依然是能插入一根手指,腳趾活動自如,后跟部位略松,但并沒有松脫的感覺。包裹性我覺得還可以,不是那種很強烈的包裹的很緊的感覺,落地很舒服,行進間也不覺得鞋有松動。
▼上腳第一次跑10公里,感覺落地時還是有比較明顯的緩震感覺,算不上特別柔軟,但也不會覺得硬。起落時并沒有覺得后跟有松脫感,包裹性比預期的要好一點。我是個路跑黨,這一次跑步的環境是小區附近的公路及公園,路面以混凝土、漆面為主,少量瓷磚及臺階,小緩坡。當時是雨后不久,所以地面整體比較濕滑。公路上表現很好,抓地很穩,抬腳也不覺得鞋重,公園的瓷磚路面和上漆的步道上略微有些打滑,必須小心。另外中途不慎踩到一處小水洼,把左鞋給打濕了。作為跑渣,平時跑到7公里后,右小腿時常會有些酸痛,本次并沒有出現,有些意外,臨近結束時狀態感覺很好,甚至有些想加速。
▼像這種瓷磚路面,要小心打滑。
▼這是公園的步道,濕滑狀態下也略微有些打滑。
▼第二次10公里體驗和第一次接近,配速略微下降一點,這次沒有帶上手機,沒法跟著節拍器,所以步頻也下降了點,感覺后半段腳趾部位似乎發熱較為厲害,大概是安踏的襪子太厚實了?
▼廈馬前最后一次上腳磨合,原計劃20K因為天太冷縮減為15K。這次全程相對放松,跑完感覺比較輕松,改穿五指襪后倒是沒有覺得腳熱了。
▼廈馬體驗,前10K很輕松,10K之后開始慢慢加速,15K時狀態很好。此前的兩個馬拉松到13K時右小腿開始酸痛,11-10錫山宛山湖馬拉松在接近30K時左大腿內側一抽一抽,12-01千島湖馬拉松則在24K后遇到同樣困擾,本次30K前都沒有遇到小腿酸痛,可惜41K時左大腿內側還是抽了……記得去年廈馬演武大橋返程時我是走完的,這一次則是跑完的。自己當然也有進步,但不得不說安踏C100的表現也比預期好不少!完賽后雙腿膝關節、足弓、左大腿內側、雙腿小腿有些酸痛,3天后基本恢復。比較遺憾的是半程后左腳磨了兩個小水泡,大約是賽前凡士林涂的不夠?右腳大腳趾和左腳大腳趾、第二趾均有一定的黑指甲現象。還有后半程感覺緩震性能下降,腳掌落地沒那么舒適,35公里后感覺缺乏支撐,到38公里后接近崩潰,有種”這一公里怎么那么長“的絕望感。
總的來說,這雙安踏C100還是比較超預期的。厚實的中底,夠用的緩震,相對輕的鞋重使我PB了5分鐘,首次沒有在30公里前撞墻,首次沒有在前半程就感覺右小腿酸痛。作為訓練鞋也好,馬拉松出戰也罷,都比較讓我滿意。可以說,是一雙很適合大眾跑者的鞋。清新的顏值使它日常出行也無壓力。當然,金無足赤,它也有幾個小地方讓我不太滿意:鞋帶開過幾次,防滑性仍然和競爭對手有差距,長距離下支撐不夠容易使足弓疲勞。近幾年來,馬拉松在國內大熱,跑鞋競爭也是非常激烈,安踏、特步、361、李寧等紛紛跟上,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國貨當自強,絕非說說而已。希望在2020年,能看到更多的國貨精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