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愛奇藝,右邊 PPT
拓展屏的玩法,想必很多朋友都不會感到陌生。雙屏/多屏方案對于提高工作效率來說,可謂大有裨益。
除了日常工作時處理文檔,雙屏之一用來看股票走勢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用法;對于狂熱的球迷來說,季后賽期間遇上喜歡的球隊比賽,無奈自己又要加班,這時候用雙屏一邊播放比賽,另一邊埋頭苦干又成了不二之選。
但是,樓主上述提到的雙屏,多是普通家用/辦公用顯示器。對于很多商務人士來說,平時習慣了雙屏工作,一遇到出差住酒店,望著筆記本的單屏,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碰上運氣好的,還可以連著酒店的電視機湊合一下,但是更多的時候,只能一聲嘆息,然后不斷切屏……
很多硬件廠商也看到了這樣一個小眾卻無比剛需的市場,于是紛紛推出便攜顯示器產品。
樓主本文要展示的,正是這樣一款產品——聯想/ThinkVision M14便攜顯示器 ▲
另外,除了諸如“左邊愛奇藝,右邊 PPT”的玩法之外,在本文中,樓主還要分享一種讓手機秒變平板的方式!
下面開始進入正文。
顯示器通體黑色,在下巴的左下角位置,有顯眼的“ThinkVision”的 LOGO;保護套為毛呢材質,手感和視覺質感都相當不錯。保護套邊角處走線齊整,正面灰黑色毛呢比背面紅色內襯斜著少了一角,方便用戶拿取;數據線較粗壯,交換數據的同時可以實現供電。其兩頭均為 C口,對老式傳統筆記本的兼容方面并不友好。
這樣的邊框寬度和機身厚度,在同類產品中屬于絕對的佼佼者水準。
顯示器背面左上角位置有聯想的英文 LOGO——Lenovo;底座四個角落分別一個凸起的橡膠腳墊,正中一張標簽詳細標注了顯示器的各項參數以及各種認證;在底座靠近轉軸處,又有一條設計為紅色的分區。
一屏兩用,這個設計也算是非常注重細節的表現之一。
測試:
首先進行灰階測試,其結果如上 ▲
接著進行飽和度測試,其結果如上 ▲
最后進行的是漏光測試,其結果如上 ▲
測試顯示,聯想 M14采用的這塊 IPS面板,未發現明顯漏光;飽和度整體尚可;灰階測試表現也算不錯。當然,這種展示方法,實際觀測結果受讀者顯示器本身素質等因素影響,并非十分準確。僅供各位參考。
因為顯示器只提供兩個 Type-C口,且數據線同樣是 C to C接口,因此機器只支持 C口連接。本文樓主采用聯想 YOGA S940以及 2018款 iPad Pro作為測試。
因為沒有內置電池,所以在使用中,顯示器可以單獨使用 C口適配器供電,也可以用對應設備直接供電。
因為 iPad Pro的特殊屏幕比例,所以 M14在同步顯示其內容的時候,兩側有大片留白。
因為 Ipad Pro采用 4K分辨率顯示器,所以兩者放在一起的時候,左側的 iPad要明顯更加細膩一些,并且色彩也要更加艷麗一點 ▲
2、聯想 YOGA S940連接
第一步,在桌面右擊選擇“顯示設置”;第二步,在下拉菜單“多顯示器設置”中選擇“擴展這些顯示器”即可。當然,如果你要單純同屏,則選擇“復制這些顯示器”選項即可 ▲
但是因為兩個顯示器分辨率不同,所以部分 APP在使用中無法完美擴展——除非,將 S940的顯示器分辨率設置成 1080P使用 ▲
當 M14選擇其中一個 C口單獨供電之后,用數據線通過另一個 C口與華為 Mate 20Pro連接,此時手機畫面很神奇地投射到了顯示器面板上 ▲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頂多算是手機投屏,根本不值一提。
聯想的這款便攜顯示器上顯示的內容瞬間變成了傳統的電腦圖標,而手機的整個觸摸屏,則自動變成了一塊觸控板。此時,用戶在手機屏幕上滑動手指, M14上對應的鼠標開始移動。
和筆記本觸控面板一樣,雙擊代表打開,操作起來甚是方便!
至此,手機搖身一變,竟然成了一臺平板
首先,從僅 14寸的尺寸和不到 0.6kg的重量來說,這塊顯示器確實非常便攜,配合毛氈護套,非常適合商務人士差旅使用。顯示器分辨率中規中矩,色域等參數素質尚可,完全滿足日常辦公需求。
但是遺憾的是,為了輕便,M14犧牲了內置電池,只能依賴平板或者筆記本供電——這無疑會大大降低移動設備的續航時間;當然,用戶也可以使用外接電源供電——然而此時可移動性和用戶體驗開始下降。
另外,若說這塊 IPS面板還有什么短板,樓主認為如果加入觸控,將會大大提升其競爭力和用戶體驗。
關于 M14的應用場景,樓主在本文用三種常見設備,提供了三種思路。實際上,第一種連接 iPad略顯雞肋;第二種拓展筆記本顯示器對于商務人士來說非常實用;第三種將手機秒變平板,用于應急簡直神器!
最后,歡迎各位提供更多便攜顯示器的可玩思路,分享更多分屏專用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