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We Will Give Everyone a Free MI Band”名聞遐邇的一句話始自于小米手環一代,那時候小米手環只是單純一個紀錄的工具,甚至連屏幕都沒有,但是卻為了后續的手環霸主奠定了基礎。
細數過往,手環二代新增了小屏幕,手環三代采用了可手勢操作的大屏幕,手環四代進一步改為彩色屏幕,一代一代發展下已經趨近完善。而小米手環5,也乘著許多人的期待而來。
很高興能夠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對小米手環5 NFC版本的感受;由于環境受限,雖然小米手環5 NFC版針對卡片覆蓋增加了銀聯閃付,但是我沒有辦法做這方面的測試,針對的內容是關于手環的日常體驗。
從三代后期以來就改用的長型盒子;大字的5與下方的NFC文字、LOGO驗明正身。
而側邊用了十個功能為小米手環5 NFC版做說明,其中例如14天長續航是小米手環延續的慣例,小愛同學的支持始自于4代,而像是磁吸充電、壓力評估、女性健康等功能則是5代加入的特點。
剩下在包裝當中有提到的細節,例如電量為125mAh(與小米手環4 NFC版持平),藍牙版本5.0 BLE,防水等級5ATM,制造商仍為安徽華米。
說到小米手環的外觀,其實有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手環3的蓋板是壓克力,也因此做到了相當大的曲度;手環4改成玻璃蓋板,雖然更耐用,卻也有人覺得不夠圓潤。
兩種極端路線在小米手環5上有了改善,把玻璃蓋板做得更加圓潤。
前面有說到小米手環5的一個改善點是磁吸充電;由于充電過程不需拔除手環本體,所以與環帶的接合能以緊密作為首要考慮點。
相較于前幾代的上寬下窄結構,小米手環5改用完全中間嵌入式的設計,更直接完全避免擠壓噴出的可能(雖然其實也已經很久沒聽過了)。但是也因為結構不同,環帶是無法混用的。
小米手環的屏幕尺寸一代比一代大,四代還是0.95寸,小米手環5提升到1.1寸,同時分辨率也略為提高,亮度上限也更高;最高亮度下幾乎不需在意陽光了。
小米手環5在顏色深度相比四代低,原則上能顯示的顏色會更少些,但是因為手環的顏色需求較低,日常使用不對比之下幾乎無影響。
這張圖可以更明顯看出小米手環5的嵌入式結構,側面雋刻型號。說實話要拔下真的費了一番功夫。
小米手環5的心率偵測結構略有突起,但就背部而言不易與四代做區分。圖片左下角的缺口是NFC版本特有的麥克風結構,與小愛同學的運用有關。
如果用過小米手環,應該或多或少對于需要拆卸充電而有不悅;雖然可以順便清潔,但程序總會有些麻煩。
小米手環5標配USB磁吸線,線長40公分,直接透過接觸點進行充電;其實這樣的結構在小米手環4也是通用的,但是四代因為本體內無磁鐵結構,無法用吸力固定。
實際靠近手環本體就會成功吸住,不用擔心方向不對,因為會無法吸附。
充電狀態顯示如圖;為方便拍照而取下,平常像上圖平放即可充電,體驗好相當多,如果想維持對電池較好的40%~80%也較為簡便。
小米手環5 NFC版默認的顯示項目包括狀態、PAI、心率、通知、壓力、呼吸、事件提醒、天氣、運動、卡片、更多;透過在屏幕上下滾動來切換各種功能項目。我想先把常規部分做個概要說明,剩下再專門提一些測試與新增。
狀態主要展現的是移動數據,包含當天與近7天。
心率部分可以直接在手環上做測量(正如同手環2出來之際就具備的功能)。
上滑可以看到近一段時間的心率狀況,這是因為小米手環5可以開啟每分鐘測心率的功能,所以更能掌握心率的動向。
事件提醒需要在手機上進行設定,必須指定提醒時間,不可作為一整天適用的通知。
時間到了之后手環會跳出類似鬧鐘+代辦事項的提醒與震動。
可以點選上方的Z來延長提醒,類似貪睡概念。
但是這個再提醒無法在手機上顯示,所以即便在手環上操作,在小米運動上仍然會呈現已結束的形式。
天氣的區域是在小米運動App上做設定,在手機與手環連接后會對天氣信息進行更新;不確定所采用的天氣數據源。
雖然天氣默認的位置是處于較偏下,但是小米手環本身也有左右操作的手勢,如果由右邊往左滑可以使用快捷操作,預設的第一個就是天氣。
往下滾動的過程中也能針對接下來幾天的天氣狀況做預覽。
在更多部分,主要是把附加的功能放在這邊,例如勿擾、鬧鐘、碼表、定時器、尋找手機、操作手機靜音模式、世界時鐘、日歷、表盤、設定等等。
這邊有個功能蠻適合提的:拍照。
小米手環5新增了手機拍照的連動功能,在小米運動app內的實驗室進行綁定;實際使用需先打開手機的相機,我實測反應速度蠻快的,無論小米相機或者谷歌相機都能成功拍照。
小米手環5代的提升很多都是在軟件上,包括更多功能、算法改進等等,但是小米手環5 NFC版也同時提升了傳感器,使的標準版與NFC版本差距進一步拉大。整體來說,小米手環5新增的項目更像是為了健康而設計。
例如PAI的加入,能以心率與運動狀況作為身體健康指標,將零散的數據紀錄轉換為分數呈現;手環本身的作用僅在于告知PAI值,更多的說明都在小米運動app內;只是要達到建議的100,我覺得真的挺難的。
又或者如呼吸,每個人都有緊張的時候,這時候良好的呼吸習慣能夠協助自己放松。市面上有許多呼吸的APP,而小米手環5也因為測心率的地利之便而加入了這個功能。可以設定呼吸1至5分鐘,以分鐘為單位;每次遇到呼氣或吸氣的轉換手環會震動,所以是可以閉眼睛專注在感受氣息的。
在結束之后會顯示呼吸的次數與心率的變化。沒有什么心跳加速是緩慢呼吸能夠緩和的,如果有,那就再做一次。
壓力的測量是透過心率變異度(HRV)達成。
聽起來很玄,但是假設人未處于移動狀態,心跳的變動很大程度都是來自于心理狀態的影響;這個壓力指數就是測量一段時間,依據心跳的穩定度得出的結論,也有許多臨床使用同樣的方式,具備一定的可信度。
這次小米手環5主打的另一功能是女性健康;針對經期做監測、預測。
實際需要先在小米運動app內設定周期、間隔、起始日,而后app能做到預測與紀錄,免去使用其他app或者日歷的麻煩。
在手環上主要做的是提醒,例如月經期、易孕期、排卵期等等,定期預告、提前追蹤、以策安全。
3. 通知功能測試
前面說到小米手環5有更大的屏幕,這也反映在通知能一次顯示更多的字。
手環本身可以記錄10則訊息,哪些應用的通知需要同步到手環可以在app內設定。
我想用幾張圖說明我在意的幾個內容。
在中英混排上大致可以,我個人不算非常喜歡這個英文字;另外真的覺得手環很不適合用英文顯示…
繁體字用的標準是大陸繁體,部分字會因為筆畫較多而產生字重差異,例如圖中的「驕」。
默認字體顯示5*11個字,上一代是5*8,多了不少。
我自己測試到的少見字也沒有缺字,不過無法顯示emoji。
4. 運動─新增更多模式
小米手環四代支持的運動種類為:戶外跑、室內跑、騎車、健走、鍛煉、游泳。
而小米手環5新增了室內騎行、橢圓機、劃船機、瑜珈、跳繩,一共達到11種運動項目的監測。
每一種運動所需要的數據不同,例如室內騎行無法感測位置變動與確實踩踏,所以僅透過心率進行監測。
最后會顯示運動過程所呈現的資料,如跑步除了有心率、熱量消耗之外,還有步頻、配速、距離等專屬數據。
5. 小米手環5 NFC版專屬─小愛同學
小米手環4 NFC版加入了小愛同學,這個功能在小米手環5系列仍然維持在NFC版才能用上。
它的原理是這樣的,透過手環本身有的麥克風收音,再藍牙同步到手機,用手機連網進行辨識。
操作范圍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類是手環本身的操作,例如設定手環鬧鐘、調整手環亮度、戶外跑等等,我覺得指令越簡單越容易識別,例如想要快速直接開啟運動戶外跑模式,直接說戶外跑就可以了,更多的反而會容易混淆。
一般來說幾乎所有手環的主要功能都能用語音實現。
二類是手環外的裝置控制,我試過手環不太容易操作到手機,例如我說關閉手機wifi,雖然手環上說已成功,但實際未生效;至于播放音樂也無法。
這邊的裝置更著重于智能家居,例如臺燈、掃地機器人等等。
三類是簡單互動。例如小米、雷軍、日常對話、聊天等等都可以實現,但是如果在手機上小愛需要跳到瀏覽器,這時候就不會在手環上成功,典型問題如:101有多高。
洋洋灑灑到這里寫了三千字了,當初在設定方向時掙扎了一下,但是后來更傾向于完整把手環介紹一遍,同時針對5代提升作闡述,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豐富的小米手環經驗,或者還停留在2代、3代,這樣很難去做對比。
但是這樣顯而易見的是,因為現在的手環已經不是幾句話能介紹完的,所以內容會稍微繁瑣,我甚至連App都還沒完整提到。
雖然小米手環現在已經可以單獨使用,但是在許多場景下還是會依賴APP,例如久坐提醒、離腕鎖定、更完整的顯示等等。
另外在APP上也能夠設定更多的主題表盤、聯名表盤,甚至小米手環5開放了動態表盤,許多畫面是會動的。
不過我自己其實挺喜歡小米手環5預設的表盤,走實用取向。
對了,這次小米手環5還支持小米穿戴app,小米自己做的app,但是我目前仍然使用小米運動。
原因是:
小米運動繁體界面是干凈的,不會有太多額外的東西。
手邊有小米體重秤,小米穿戴無法使用。
目前小米穿戴在功能上有些微差距。
至于使用體驗,很多人在意的是陽光下能否看清與續航效果。
小米手環5預設的亮度是中間格數(第3格),這幾天的大太陽之下是勉強看清時間;如果在更多\設定內調高亮度到最高(第5格),畫面就清晰非常多。由于手環沒有辦法測光,所以無法自動調整亮度,這我覺得是一個遺憾。
可能因為傳感器的提升,小米手環5 NFC版的抬腕顯示非常敏銳,速度也相當快,不過我覺得把手放在桌上時很容易觸發,有時候稍微動下手就亮了,后續可能需要稍微優化。
續航上我有開啟全天心率檢測,同時因為拍照關系頻繁亮著,一周耗電48%,所以官方的14天續航數據是可以信賴的;如果想降低心率檢測頻率,實際續航能夠更長。
小米手環5究竟是個怎么樣的產品?
我會覺得勝在全面性,如果要找一個長續航、多功能、穩定的穿戴裝置,小米手環5是一個大眾化的選擇。
其實也因為小米手環4足夠完善,小米手環5能提升的相對有限。但是真的還是能感覺到小米與華米為了更好的手環做出努力,加大屏幕顯示卻仍維持體積與重量的輕感,同時在外觀、玻璃曲度上做了雕琢;而從初代延續的拔下充電模式終于在5代迎來了改變,一吸即可。伴隨硬件傳感器提升,軟件也做出了調整,例如更多的運動模式、呼吸、壓力、女性健康加入,讓小米手環5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另外更多自定義項目(如左右滑動快捷)、更多表盤甚至自定義化,也能滿足期待與個人化。
在購買建議上,小米手環5標準版售價189元、NFC版RMB229元,功能差距更大、價格差距更小,NFC相對來說更為值得。